中学时候的某个夏天,我躲在自己房间听收音机,却把收音机放在课本上面,手握一支笔,装出一副听英语的样子,耳机里传来的是说书人一人分饰N角的封神演义,实在太精彩了,以至于我妈出现在身后的时候,吓得我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
结果当然是收音机被没收,严厉警告一番,滚去写作业了。
时至今日,我已是为人母的成年人,遇到焦虑情绪,晚上做噩梦,那画面仍然跟上面的情景相差无几,总是在娱乐、放松的时候,还背负着被我妈“偷袭”的心理压力,偷偷摸摸而不能尽兴,最终也总是被我妈“逮个正着”。
啊,简直是我的童年阴影。
我妈一辈子都是工作第一,其余任何事都可以排在第二的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的职业习惯就是扮演严肃认真、诲人不倦的角色,当然不仅在学校中,我们家是她教书育人的第二讲台。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你的天职,跟学习不沾边的活动都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从小听到大的警句,从小到大都没听进去。我就盼着,什么时候我不是学生就好了,什么时候我也像大人一样工作赚钱,就不用受我妈管辖了。
后来的我并没有如愿以偿。当我把重回小时候定义为噩梦,醒来以后由衷地庆幸:还好只是个梦。窃以为,距离摆脱母亲大人的掌控,仍然任重道远。
长大以后,虽然没有了妈妈的耳提面命,可她种下的种子早已在我生命中生根发芽。比如看到这周的恋笔题目:怎么看待娱乐精神。我脑子中第一反应就是,我没有娱乐精神,事实上我极力排斥当下流行的各种娱乐,像是手机刷各种短视频,在我看来简直是不能忍受的行为,为什么要在这么无聊的事上浪费时间?一如小时候妈妈对我的教育: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不仅如此,我不能以平常心看待任何娱乐休闲,即便是公司搞团建,朋友们聚会K 歌。我不太放得开自己,内心有一个声音:这跟人生大计无关,肆意纵情是在浪费生命,终究要承担苦果的。
只敢和最好的朋友诉苦,朋友毫不留情地说“你怕是被诅咒了吧?”哈,这个从小无条件被爱的小孩,不能理解我这样人的存在。
我深深明白,自己对娱乐精神的解读太过狭隘,可我不能枉顾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并且在现实中,怎么对待娱乐这件事确实困扰着我。
有时候,我会羡慕老公,可以那么轻松地跟父母嬉笑打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时候只需一个玩笑;
羡慕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角色切换自如,系上领带可以开会研讨,换上拖鞋又能跟孩子打一场枕头大战;
所以我采访他怎么看待娱乐精神。
脑洞如他,竟然反问我“什么样的人最没娱乐精神?”
敏感如我:“你是在说我吗?我就没娱乐精神”
老公见来了道送命题,赶紧不卖关子,开始好好说话:“忧郁症的人才最没娱乐精神,他连活着的意义都找不到了,哪里还顾得上娱乐精神?而但凡还能在生活中找出乐子,愿意一笑泯恩仇的人,都该庆幸,起码精神上是健康的,还管什么高雅庸俗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一个大学教授可能闲暇时候喜欢个琴棋书画陶冶情操,而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8小时之外能看看快手视频,带给自己片刻的轻松愉快。何必要在他们之间分个高下呢?生活已经这么不容易了,我们微笑着活下去好吗?”
“你不是没有娱乐精神哦,只是在娱乐这件事上,你是个双子座,内心总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你得劝劝他们啊”
知我者,莫若老公也,确认过眼神,这辈子选对了人。
如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最难念的是怎么放松自己,不要总活在“人生大计”这种焦虑当中。
当然还需要“修通升级”和母亲的关系,这些年我也做过很多尝试,哦,是积累过很多失败的经验,毕竟,跟一个语文老师辩论,还要争出个胜负,实在是班门弄斧;所以我决定下一步采用怀柔政策,当然还有老爸盟友里应外合。
终极目标是,帮助我妈顺利过渡到退休生活,守了三尺讲台一辈子,真该休息一下了,顺便也从家里这个第二讲台下岗(这是我爸的原话,我们父女向来都如此密谋,从没成功过,此番再度联手,颇似背水一战)
如果“修通”是与妈妈的握手言和,“升级”便是拉着这双手过上我们家的假期生活。
马老师,不如我们一起放个假,你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