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校园里的花又开了。
走在教学楼通向食堂的小径上,思绪飘飞。
其实我有时也会飞快地奔向食堂“抢饭”,有时则慢慢走上一路。
身旁有飞驰而过的学生,也有嬉笑玩闹轻轻松松痛痛快快的小伙伴们。我是一个人。
去年我身旁也是像这样呢,总是有很多人,总是有说不尽的话题,开不尽的玩笑。
那时我会跟她们一起买饭、一起吃饭、一起回班、一起拿起作业回寝室,回了寝室分享段子分享视频,快哉!我吃得很快,但我们总是打铃前才急忙赶到教室的一伙人。那真是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我不禁扬起嘴角。
也许是因为我永远是最快的那个,因为要一起走,我总觉得被拉慢了脚步。于是,“我吃完了, 先走一步” “嗯好,拜拜” “我做完了,先……” 慢慢我们很多事都不一起做了。哦不是我们,只是我脱离了那个群体。她们 一起玩得很开心。
她们似乎把我忘掉了,有什么事都不会第一想起我,找我,身旁的人也不再是我,出去玩也不会再叫上我。嗯,我被遗忘了。哦,是我背叛了。我如是想到,根本不敢再去找她们玩,害怕,迷惘,也想欺骗自己:我们还是好朋友,只是没有在一起玩而已。我会默默地翻看空间,她们在外面玩得真开心呢。我会买完饭用盒子装起来带到班上吃,因为一个人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会觉得别人都在看我。看到她们坐在餐桌上畅想未来,我会和她们打声招呼,却没有胆量加入她们。
无人分享心事,无人一起旅行,无人站台守候,无人窗前絮语。久而久之,想说的话堆积在胸口再也说不出来。
别人看我愈发稳重,波澜不惊。
我看自己寡言少语,触目惊心。
以至于我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厌恶自己。我恐惧不受欢迎的自己,怀念众星环绕的日子。孤独,挫败,我的生活被这两个词占据。
我开始告诉自己,孤独是必须学会的相处方式。我开始逼自己去习惯孤独。
那段时间我常常羡慕那些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羡慕他们的淡然一笑,像呼吸吐气一样自然。我多想能像他们一样潇洒,挥挥手,没有人能伤害自己。因为羡慕,所以总想学习他们的态度,因为总也学不会,所以反而更加焦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完美,觉得自己人格上总是缺少那么几块,不敢想象如此的自己究竟要怎样去面对未来。
自信心就这么一点一点地丢失,像沙漏,我无能为力。心中那一块自卑微微地下坠,也像黑洞,吞噬着也丢失着所有的年轻的勇气,直至消失殆尽。
一件一件的打击接踵而来。所有事都不顺了。 学习越学越累,可以聊的朋友越来越少,发现自己无论哪方面都比不上别人,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深信“木桶效应”,疲于成为容量更大的木桶,力求变得更完美,处于永无休止的补差之中。爱的不是自己,爱的是未来某一天改掉所有缺点,扭转所有颓势的完美的自我。总是猜测别人会更喜欢怎样的自己,然后为别人而改变。久而久之,变得自己都忘记自己原来是怎样的了。
“你只要做自己就好了”一语惊醒梦中人。为什么要用短暂的时间来憎恨真实的自我?为什么要低着头,连端详世界的兴趣都没有?
我尝试让自己从享受孤独做起。
我学着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走在学校听鸟叫蝉鸣,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跑步挥洒汗水。我学着以一种淡然的态度欣赏他人,学着不投奔各种热闹假装合群,学着坚守自己的观念。我发现我还是有很多关心我的朋友,有很多可以分享喜悦的伙伴。我发现自己更加自信,发现世界多么美好。
孤独——就是有热闹的选择,而你有的时候不选。很美很高冷的感觉。别人可能不懂,而你也根本不介意别人懂不懂的感觉。因此,我不再急于展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不再强烈地渴望陪伴,淡然地安静地做好自己。
高度过滤的孤独便是美德。用功但不功利,热情但不谄媚,善良但坚守观念。
全世界最了不起的设计师之一山本耀司说:“黑色是一种最有态度的颜色,它分明在表达‘我不烦你,你也别烦我’。”孤独是黑色的,骄傲的。
“想什么呢?走得好潇洒啊!”肩上被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是我的同学。“诶是吗?你不是也在后面走吗,怎么不跑?”
“今天太累了,走下放松,不跑了!”“哦这样啊,你看,花开了”“真的!好漂亮啊!还好停下来走了走。”
很疲惫的话,就停下来一个人走走想想。天边云卷云舒,一切自在盎然。
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的,但也没有那么糟。听听歌,看看风景,看看身边的人,从中汲取一点东西,内化成自己的。
能用自己的力量站在天地间的都是勇敢的人,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孤独其实是一种极其真实的存在感。我望了望天,笑了笑。最美的青春,便是这样一段孤独,自由而又无止境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