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老师的晨文,心情随着老师的状态起起伏伏。
我会惊讶地发现,人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一物一景,常能拨动我们的心情去向低落或欢愉。
触景能生情、触景也能伤情。一物一景能带着我们的思绪穿越了时空,在过去、未来自意(无意识)穿梭。
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
当下的力量,就是让我们遇见此一刻的鲜活与真实。
谢谢老师的“遇见”,看似“就是一次被动的断、舍、离啊!”,其实是主动的选择。
被老师的直面自己内心的真诚所打动。
真诚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在真诚面对自己、面对他人的时候,也是疗愈自己的时候。
附老师的晨文:
| 日记一则:遇见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每逢不如意,应对方式千差万别。病态的,我见过哭、叫、打、闹,甚至吸毒、自杀;常态的,有逛街购物、胡吃海塞、拼命洗澡或剪指甲。
而我自己则是:理发。
昨天起床,情绪就坏到了极点,双盘过程中的痛竟然丝毫没有对冲内心的苦。于是,当一个学生电话说要跟我商量个事情时,我说:“你先帮我找个地方理发吧。”
她开车把我带到一家韩国店,那个忙的头都没顾不上抬的老太太用蹩脚的汉语跟我说得等到下午5点,这让我的心情雪上加霜。又去了附近的另外一家,两个壮小伙子,就在一个给我洗头的空档儿,我那学生估计已经跟另外一个把价钱侃好了。
镜子当中看到自己那张苍老而憔悴的脸,陡然间觉得生活过成这样实在该向自己道声歉,就想通过聊天转化一下。
问理发师:“成为一个像您这样优秀的形象设计专家,天赋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啊?”
说出口时,我也意识到了不太像是说人话。
是的,这是一种心理学的技术,通俗地表达出来就是去赞美别人;经验告诉我,要想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实在没有比毫无吝啬地去赞美别人更好的方法。
“天赋至多也就占20%吧,得靠反复练习。”听得出来,小伙子对我这种用问话方式的赞美还是很受用的。
接下来,他跟我谈自己从小不愿意学习,为了生存父亲逼他学理发。在师傅的苛责下,他先是学剃头——真的是用刀剃,他师傅的刀工了得,继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他的称呼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个剃头匠也成理发师、美发师了。
“但是,我还不配称为形象设计专家。”他很谦虚地说。
难得遇见如此坦诚的年轻人,他用谦虚把自信展示给我,也感染了我,就跟他谈“遇见”。他说“遇见”这名字是他偶然想到的,很喜欢,只是叫“遇见”的太多;他说,这个理发店原来的名字叫“红盖头”,是有些土气了。
理的我很满意,50块钱,学生说她请客。
心情好了许多,原因不只是理发的过程,还有在道别的时候看到了我那散落在地上的头发——理发,就是一次被动的断、舍、离啊!
感谢我这位学生和理发师,为我挥剑斩情丝。
应该是“慧”剑吧?我那花白的头发也该叫“青”丝吧?
作为回报,花80多请学生吃了碗屯屯面,看她把最后一块鱼骨头都仔细吸吮过后吐在桌上,我似乎明白什么才是对生活的热爱了。
中午回家睡了个好觉,醒来神清气爽。
在阳台上读《中国禅》,一下子就沉在“把心安住”一段中,读到“当专注于当下的天空,关照自己的心,您就会遇到您想见的云”时,泪眼婆娑。
忽觉一阵清香,回头见窗台上的茉莉开了。可待我将鼻子贴近花朵时,无论如何努力,那种清香都不曾再闻得到过。
我并不沮丧,因为我知道这就是缘,也是一种遇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从3点半到6点,下午两个咨询,都是关于婚恋和(准)夫妻相处。咨询完毕我才感受到自己从未有过的静,这种静来自于理发师、我那学生和茉莉花带给我的净。
吹箫,已不再是早晨的呜咽。
今晨的涂鸦就是我的一篇日记,无哲理无文学无故事,但的确是昨天的真实写照,如果非要拔高一下,我觉得昨天的经历让我加深了对“无住生心”的理解,一切果真如师父所言:“应无所住”要您远离妄想、执着,“而生其心”显明了人人心中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
这种拔高,是画龙点睛呢?还是佛头着粪?
不管那么多了,我这人,难得真实一次!
(《寻找初心》第152页,2017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