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
360百科:西斯托·罗德里格兹 (Sixto Rodriguez,1941年7月10日),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音乐家。罗德里格兹是个非常有才华的歌手,歌词像诗歌一般,而且能非常尖锐的反应现实。
偶尔看了一个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讲的是寻找美国唱作人西斯托·罗德里格兹的故事。
音乐无国界。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罗德里格兹的歌,可是,当罗德里格兹的声音一出现,就震撼了!那个声音太好听了!像是从遥远的地方飘来,经过辽阔的草原,没有任何阻挡,直接到达内心深处。他的声音那么真实,又那么清澈,不造作,不修饰,不媚俗,不犹豫,娓娓道来,轻轻诉说。就像一个诗人,在朗读自己的作品。
他的歌里有现实,有温情,有触动心灵的伤悲,也有助你前行的动力。我的音乐修养比较差,说不出更多的感受。一个字:好听!两个字:真好听!(我的数学也不好—缺点全部暴露)
年轻的时候,罗德里格兹出了两张专辑,他自己感觉很满意,却没有人欣赏,在美国遭遇专辑发行失败,可是传奇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唱片被人带到了南非,没想到却因此大火:在南非,有无数歌迷拥趸!专辑发行了无数次,人们将他比作猫王!他的作品甚至比猫王还受欢迎。人们想了解他,于是开始寻找他。
这一切,生活在美国底特律的罗德里格兹却一无所知。当人们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生活的很落魄,做着体力活儿,住在很旧的房子里,当他知道自己的专辑在南非大火时,并没有欣喜若狂。看上去面如平湖(或许胸有激雷?)。
记者问他:你做什么工作?
罗德里格兹:我从事体力劳动。拆除翻新建筑物、住宅、修缮等工作。
记者:你喜欢这份工作吗?
罗德里格兹:喜欢,体力劳动会让血液循环畅通,保持健康。
记者:你的工作与音乐距离很大?
罗德里格兹:对,相当大,差别很大。
记者:你自己有没有进行音乐创作?
罗德里格兹:有,我弹吉他,我喜欢弹吉他。
记者:知道自己曾经是巨星,这种感觉不是很好吗?
罗德里格兹:这个问题我不知如何回答。
面对记者的问题,罗德里格兹的回答既从容又体面。虽然,他的工作与音乐差别极大,但他一点没有流露出委屈、抱怨或无奈。似乎觉得这很正常:工作是用来维持生活的,而音乐创作是为了理想。
用体力赚钱养家,有空闲就进行音乐创作,重要的是,他对三个女儿的教育也很到位。从他的女儿的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时候我的父亲不仅做日常的木工活,会打扫房子,做其他人不想做的工作,也亲眼看见父亲背着冰箱下楼。但他总是带我们去那些只有精英人士才能去的地方,他让我们看到了上流社会的风景。我觉得我自己和精英人士一样优秀。”这是一种很先进的教育方式,一个家庭可以不富裕,但不能没有见识,更不能因此产生自卑,要尽可能地培养出孩子的自信。
这种自信不光是意识上的,还要有具体的行动,大女儿说:“父亲上大学主修哲学,父亲让我们接触艺术,他带我们去图书馆、博物馆和科学馆,那里就是我们的托儿所,我们开始认识城市外的世界,这个世界在书中画中音乐中。” 我觉得,这样的父亲简直可以称得上伟大了!
片中没有说他的三个女儿具体做什么工作,但看上去,朴实,低调,她的女儿说:“我们许多方面是富裕的,但物质上不是。”
被埋没了那么多年,当受邀去南非演出时,罗德里格兹已经50多岁了,他的背驼了,可是艺术状态依然在线。他没让观众失望!一开唱,台下观众就疯狂了!(想起宋丹丹的小品:那场面.......)可是任凭台下山呼海啸,他却依然镇定自若!那么平静,那么随和,那么谦逊,他的话语极少,只是把音乐奉献给观众。
回到底特律,按理说,他可以摆摆谱,也可以炫耀炫耀。然而,没有。他将收入全部分给了亲人和朋友,依然住在老旧的房子里,继续做着修缮房屋的工作。他的现实生活和理想各自独立,又完美融合,这成就了罗德里格兹传奇的一生。
更为传奇的是,以他做主角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他竟然没有收看到实况,因为他家里没有电视!
他认为人生只需要三件东西:食物,衣服,住所。其它都是奢侈。或许正是对物质的要求极少,他在精神上才有更多的追求,而精神上的富足,让他淡定从容,所以他的音乐才能独树一帜。
在生活窘困的时候,没有颓废,没有自暴自弃。
在人生辉煌的时候,没有狂气,没有洋洋得意。
古人说的好: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
他的生活态度,他的音乐创作,他的教育理念,可圈可点。
可以这样说罗德里格兹: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心灵高贵的人,一个三观很正的人。
纵然时光变迁,人心浮躁,依然有人活得超脱,活得平静。
有才华的人不一定被认可。罗德里格兹在本土没有受到认可,埋没多年,但是在异国却大火,受到数以万计的歌迷的拥趸,顶礼膜拜,直到被全世界认识,从这一点讲,他是幸运的。也印证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罗德里格兹的歌曲好听入心,他的吉他演奏水平也很高。听了他的演唱之后,感觉有些人的歌不必再听了。
以前我不追星,现在确定要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