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之间,觉得今天已经是周三,有点惊恐,却又无奈接受,日子实在太快了。幸好被告知,不是的,今天周二,不是止语日。其实多这一天,也不会真的怎么影响大局,却仍然松了一口气。快考试了,真的惜时如金啊。
感觉日子太快,想要珍惜时间,这是作为父母最想教给孩子的经验,可偏偏这个经验最难传授。怎么让孩子感受到时间,《把时间当做朋友》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做父母的忍不住想把自己观念苦口婆心的表达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对于时间紧迫的无奈,因为太想珍惜时间,却忽略了太多的当下。孩子是最知道如何感受当下,确实,一片树叶,一个小虫子,都可以让孩子欣喜半天,是父母拿那么多的不得不要求孩子,慢慢的,父母觉得孩子跟不上节拍,孩子觉得父母无法给予满足了。
我不想讨论这些不得不是不是真的不得不,因为这又是一个大的话题。但是很多家长都选择了不得不,这个时候,家乡很少蹲下来,真正的听从孩子的心声。可能不是不让孩子选择,而是把孩子的选择引导到大人的方向。因为,大人,早已习惯了接受不得不。
如果没有孩子的选择,孩子没有主动性;孩子在二选一,或者三选一里选择了的答案,有可能是没有太多信息的直觉;大人对于未知的变化也会慌张,那么孩子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他一定就能够做到顺其自然吗?很可能,每一次的受挫感,每一次的尝试,或者,每一次的重复,都可能是孩子想要放弃的理由,原因只是,我没有看到全部,这不是我真正的选择。但是,又有谁,在选择之初就看到了结果呢?没有。
世界上恐怕也只有孩子会对没有最终结果的选择提出抗议,因为从小,他需要选择的本来就是很简单的,看到的到结果的选择。但是随着慢慢长大,很多选择,必须选,却充满了未知。这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会有的选择机会,过去的我们,不用选,父母不用让我们面对这些未知。可是不管是选择了,还是没有选,孩子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什么吗?这是只有安全感就可以去面对的吗?
是的,自由,让我们选择,而不只是等待,但自由,也可能让我们放弃,因为阻碍。可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所有的陪伴,都可以是一次小树苗歪歪以后的矫正,这时候,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真的一切OK吗?突然发现,还没有看李雪的书,心里就充满了怀疑,看来,我必须看一下,看是否会被洗脑。
之所以想要说说自由与规则,是因为周日陪孩子上课,坐在外面。看到一个孩子隔着玻璃,不断的跟外面的也不知道是奶奶,还是姥姥挥手致意,老师在那里讲课,并不禁止孩子,姥姥(姑且当做姥姥)在外面,也一直回应着,估计是让孩子进去,克服了恐惧陌生人,又克服了对课程的抗拒,就已经是进步吧。我不知道老师的讲课,课程的内容,是否真的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孩子吸引过去。妞妞的上课机构,是什么理念我不知道,但是一定会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老师也不是不会引导,但是引导一定温柔,只是不知道,对于这个孩子,静待花开,要多久,真的可以只是看着,顺着他自己的方向就好吗?当然,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孩子的教育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父母或者说,养育者给孩子的,一定是有觉知的吗?周围的环境一定是自然完美的吗?
今天的话题又说大了,看来没有条理性,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真的太恐怖了,那么,只好先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