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 在启动仪式结束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董春雨教授为我们带来讲座:共同的期待——创新教育漫谈。董教授分别从五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对教育的创新、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中国科学与教育的尴尬。
从“素质教育”到‘研究性学习’,很多人连个概念都说不清楚。中国的特色教育模式——灌输式的教育,可能还在继续,面对着国内与国外的差异,如何改变现状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一步步去探索,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那么如何授“渔”呢?
董教授提出,我们要学习科技史,以史为镜!在有关科技教育的一般内容中,融入科技史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从科学发展演变中感受创新的重要性。
三、我思故我在。
董教授还提到,我思故我在,我们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前提,不盲从,有着怀疑和批判精神。
四、自由的价值:一种教育管理者的视野。
董教授通过三篇文章,让我们明白教什么和考什么的问题,本质上取决于教育的目的,这属于教育的世界观层次的问题。我们口号里喊的很响,但是却落实的不到位,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我们究竟要教给孩子什么知识?
五、创新的方法论。
通过兴趣的培养,发现与钻研问题的意识。我们要善于以己之长,补学生之短。从素质教育到研究性教育,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
董教授还提出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其一、为国家养“高”“精”“尖”人才;其二、给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可见,创新对于培育人才非常重要。
讲座的最后,我们全体一起朗读巴顿将军的名言“if everyone is thinking alike,then no one is thinking.”。通过此次讲座让我们每个人深受触动,我们要不断创新教育,让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