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讲了如何定义项目,知道了对于一个项目,一定预算内,一定时间内,不确定的条件以及一定质量要求下,通过一次性的活动,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达到一个特定的、独一无二的,在最初范围设定内的目标。
《一》项目管理三角形
而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可以从定义中抽取把控项目的要素:范围,时间,成本与质量。这就是所谓的项目管理三角形(S-TQC)
范围(Scope): 指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所必须完成的所有任务。通俗的讲,做完所有的任务,项目就结束了。
时间(Time): 指完成项目所有任务的时间。从广义上讲,是所有任务的的总时长。从狭义上讲,是每个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成本(Cost): 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开销。包括了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工具成本,场地成本等等。
质量(Quality): 指项目满足需求的程度,这类需求可以是明确写入到合同中的需求,也可以是一些隐含需求。
比如:在装修的项目中,会写明最后验收时甲醛含量不得超过xx等明确指标,而在软件类项目中,则会有用户点击页面的响应时间不得超过3秒等隐含的需求。此类需求不会直接在合同中写明,但是超过了3秒,用户会觉得慢。这已经属于行业默认标准。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上大学需要修学分。四年大学,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方可毕业。于是在大学毕业这个项目中:
项目范围:修满毕业所需要的学分,即所有必修课学分以及部分选修课学分。
项目时间:1000学时 *4 年(假定4年80门课程的总学时是4000,并且平均分配)
项目成本:1000元 * 80 门课程 (假定毕业需要修80门课程的学分),个人时间成本 2000学时每年
项目质量:每门课程必须考试通过方可以有学分。所以质量及考试通过。
《二》相互制约的四要素
明白了项目管理中的四个要素之后,还需要明白一个事情,这四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任何人对于项目的期望都是在越短的时间内,花越少的钱做越多的事情,还不影响产出。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却违反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有一句老话叫做: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作为一个项目经理,职责就是平衡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还是拿大学毕业做为例子。
如果希望提早完成学业,即项目时间变成了2年,而项目质量和项目范围不变。如果项目成本不变,拿真的是天下掉馅饼了。那么好的事情都被你碰上了。遗憾的是,天上不可能掉馅饼,项目成本必然变化。项目时间变短了,4年的课程需要2年学完,于是个人时间成本由每年的2000学时变为了4000学时每年。
粗看上去拿到大学毕业证书用了两年时间,实际总的花费时间仍然是相同的。
再举个例子,造房子打地基。一共需要打100根地基,每根需要打入地下80米。施工队计划租用一辆打桩机,预计10天完成。此时项目四要素分别是:
项目范围:打100根地基。
项目时间:10天
项目成本:1台打桩机 * 10 天 * 1000元
项目质量:每根桩必须打入地下80米
突然项目进度比较紧张,只留下5天时间打桩。于是有如下的可能:
1. 租到另一台打桩机5000元每天,于是两台机器同时开工,100根地基,每根打入地下80米,在5天内完成。 于是另一台打桩机的额外支出即使项目的额外成本。
2. 没有额外打桩机可以租,100根地基必须在5天内打入地下。于是只能降低项目质量,每根地基只打入地下40米。 (当然这种豆腐渣工程是不可取的)
3. 没有额外打桩机可以租,5天内必须每根桩打入地下80米。于是只能降低桩的数量,只打50根桩(当然这种豆腐渣工程也是不可取的)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项目的四要素是时刻相互牵制的。这也是项目监控过程中,需要建立需求变更流程的意义所在。无休无止的扩大项目范围又不延长项目时间,必然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加,以及项目质量的下降。
项目经理的职责在于平衡并且维持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谓平衡是在没有外在因素干扰的前提下,尽可能大的展现四要素所占据的面积。而维持的意义在于要有向客户说不的能力。这里的说不,是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并且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从过往的历史经验来看,客户经常会随心所欲的添加一些需求,如何巧妙的避免新增需求打破原有的平衡又不得罪客户是每个项目经理必须学习的一门技艺。这门技艺也会在今后的主题中详细讨论。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