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杜莎之筏》1819 ,是19世纪纪法国浪漫派画家席里柯的作品。
浪漫派是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的艺术流派,于此对应的是新古典主义,对艺术风格的进行标签似的分类,一般是后人进行研究和欣赏时,在各种的主题、构思、题材中,发现了某种趋势、规律,为了方便而定义的。很多的分类,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都有某种相同的渊源,或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我们不必拘泥于派别之争,而是把作品视做艺术史中的一个瞬间,用一种动态的视角,让画面获得生机和不朽,让艺术的长河流淌起来。
这幅画,是以当时的社会事件为题材,讲述了一次灾难事件,一艘载满殖民者的法国船,在非洲沿海遭遇风暴沉没,画家选取了其中一个最为震撼人心的时刻,进行表现。
从题材来看,社会事件进入画家题材的范围,是在18世纪晚期。西方视觉艺术最早的题材是宗教故事和人物、然后是希腊罗马的历史题材,都是神与英雄们的故事。只有到了启蒙运动兴起,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这是独立于宗教、神话或者传统之外的一种全新思考,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情感,绘画的题材从天上回到人间。题材出现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然后渐渐地开始表现当时的事件。
这幅画就是这种时代趋势下的先驱之作。一副作品的卓越,不仅仅在于技法的娴熟,更多在于它的开创性,也就是划时代的意义,艺术史上的里程碑的意义。
那么,我们看具有同时代的几幅画的题材。《沃尔夫将军之死》1770,画家威斯特,被视为新古典主义画家。题材发生在作画前十一年的一次英军的殖民战争。主题已经开始靠近当下,不再是神话和圣经,希腊和罗马,正是这幅画引起了艺术上的变革。
《沃森与鲨鱼》1778, 画家科普利,浪漫派画家。这幅画走得更远。完全是一个当代的事件,而且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事件,没有任何政治或者历史意义。正是这幅画中人与自然的争斗的主题,又在《梅杜莎之筏》上得到传承。此时,人的情感和意志,成为艺术中浓墨重彩的部分,而这正是浪漫派艺术的特征,力图表现感觉和激情,融入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强调主观性。
但在这些的作品中,依然可以看到宗教作品的渊源,和艺术的传承性。《梅杜莎之筏》与《沃森与鲨鱼》的构图如出一辙,金字塔似的三角构图,再看看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1534年至1541年西斯廷天主堂绘制的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之作,其中的右下角一个局部,冥河的摆渡人卡戎,追打着堕落的亡灵。在人物的姿态,组合上,明显地影响了后代的这两部作品。
而在《沃尔夫将军之死》中,沃尔夫将军的神态,我们又看到耶稣受难的神情,这种殉道者的精神,对艺术的影响至深,《沃森与鲨鱼》中,水中的沃森那犹如古典裸体般造型,船头举叉人如同大天使的姿势,都在形式上流淌着早期的艺术血脉。
这三幅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的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在艺术史上起着连接的作用,如果能将更多的作品加人欣赏的视野,那么你看到将是更加丰富、完整和鲜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