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北京的各个角落,都在这场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中,开始了细微而剧烈的变化,北京城1500万人口陆续撤走,又陆续归来。
面对北京飞涨的房价和持续的雾霾,伴随着拥挤的返程高峰,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们又一次选择了北京?
后来我发现,我们弄懂自己选择一座城市的理由,就能弄懂选择一种生活的理由。最终决定一座城市能否吸引我们的,是它能否满足我们对所追求生活的需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城市,因此,我们对这种需求的渴望程度,决定着我们可以多大程度上忍受这里的缺点。
其实,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那么北京呢?
01
活着,就意味着要和不确定相处;改变,意味着要接纳未知
抛开机会多、资源多、医疗教育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点。我想说,对于无法忍受一成不变的生活的人,北京真实的提供了更多未知以及可能性。
北京的中关村是财富与梦想的激荡之地,是整个创业时代的极致缩影。在这里庞大如联邦帝国一般的园区里,聚集了中国最为密集的科教、智力人才。不仅各类科研机构众多,而且著名科技类公司云集于此。
这里总是出入这么一群人,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带着精心打磨的产品计划书,来这里追逐梦想。他们常年出入各大科技园区及孵化器,总觉得人群中,就有自己的“伯乐”。当然这里也更容易找到你需要的人。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到上帝的眷顾,但这里的确诞生过财富的神话。北京向所有享受改变,接纳未知的人,张开手臂。
02
正常并不代表正确,一个城市的价值观影响着对幸福的追求和对自我生命标准的提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春节回家的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亲戚们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对我们结婚生子甚至二胎表现出的极度的关心吧?
其实,这些人催促的未必只是婚姻和孩子,他们只是惯于把一切“不同”逼迫成“相同”。对于从小被规训为必须成为大多数才能躲过劫难的人们来说,不同于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都让他们感到担心,这些人习惯于一种集体操般的规范,如果谁被标注为特立独行,他们就觉得自己有道德义务帮助他将生活扳回正轨。
明白这些之后,就会知道,你说服不了他们,因为很多价值观是由时代决定的。但是也别忘了,成长于飞速变化时代下的我们,为我们未来买单的只有自己。就像那些广场舞大妈摆着一张苦口婆心的脸,没事就念叨“总不能一辈子就一个人吧”“过日子不都是这样的吗”……是的,她不能一辈子就一个人,所以她现在的人生尽头就是带着孙子去跳广场舞。而我们,也许真的不必如此。
又比如,在处理亲密关系方面,很多人因为没体验过甚至没见过,因此认为“可以完全地爱着对方却不用控制对方,可以彼此支持却没有牺牲,可以平等尊重而且彼此欣赏,可以彼此独立却又彼此忠诚”这样的关系并不存在,而把那些充满控制、猜忌,牺牲、隐忍的关系当做理所当然,以为只要经历了柴米油盐的婚姻就是如此。更有甚者,他们还想极力阻止一切他们认为“不正常”“不一样”的需求。
过去生活的历史经验(原生家庭的生活基调)和现在生活的环境(周围人的生命状态)有时的确会影响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在北京,至少我见过更多的把自己的生活过的风生水起的人,他们眼界很高,世界很大。在北京,当表达出某些需求后,收到的更多的是支持与鼓励,而非被贴上“另类”的标签。
在北京,虽然我还没有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至少我没有去过自己不想过的日子。
03
家乡是离开了会想念,回去了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方
过年前最后的那几天,平时被抱怨拥堵不堪的马路一天天变得空旷;朋友圈开始陆续晒出各自回家的照片;热闹的办公室开始变得稀疏,同事们朋友们开始道别,道贺新年。
这时,原来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甚至已经产生莫名归属感的地方,以这种形式告诉你该离开了。那一刻,居然有一种被冷落和抛弃在城市里的陌生感。
但是,真正回到家里,除了陪伴家人,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挺无聊的。我们是归人,更是过客。因此,家乡注定会越来越陌生,它附在你身上的气质,性格,画面,会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剥落,成为你身后越来越模糊的背景;而你会融入在另一座你奋斗和生活的城市,你的精神,审美,开心,焦虑,都融入那座城市——因为那里有你期待的未来样子。
选择北京,其实是一场理想与现实之间漫长的博弈,更是为了能在这里努力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04
爱一个人,是爱和他在一起的我自己
爱一个城市,也是爱在其中生活的自己吧
在真实境遇里的坚持和纠结让我看到,那些夜不能寐的日子里,内心的取舍在怎样改变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为什么我们不愿离开北京,我想,因为只有改变才能看见未来,也因为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可能性与包容性。当然,很多时候,可能仅仅是可能,这也正是残酷之处,但我永远记得,每年总有那么几个瞬间,我走在CBD、金融街亦或中关村,觉得这是一座希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