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孩子的生日,这几天都是兴奋状态;张罗着选蛋糕,筹划着要搞个party。
这不今天他在群里发起邀约,明天下午要请大家相聚KFC,吃全家桶。好吧,约3,5个好友分享一下喜悦是挺好的,结果发现他发的是6年级群,还不止是他的班级。哈哈,估计明天会混乱...随他去吧,孩子大了,让他自己安排体会一下。
现在这个点还在兴奋的跟我讲谁谁不来了,但给他简书奖励10朵花,谁要送他什么....好吧,至少有一点让我觉得也不是坏事,他的朋友多起来了,不是那个被老师评价为怪怪的小男孩了。可是孩子还是要进行疏导,这么飘飘然的状态肯定会影响他的学习。需要平衡兴奋与平静,生活与学习。
今天听张老师讲解原生家庭,分析了一个案例:孩子不爱说话,没有想法,不爱学习;妻子抱怨丈夫没管好孩子,丈夫怪孩子不上进。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妈妈逃避母亲角色,精力都在工作上;又是个完美型家长。母亲本是一个温馨的角色,链接丈夫与孩子的关系。丈夫在家里处于弱势,又被指责,导致丈夫地位威严受损,便产生了踢猫效应。孩子便不爱跟家长沟通,表达想法又容易被忽视。慢慢的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焦虑孩子怎么会这样。其实,往往问题的根本在家庭,链接关系出现了麻花,当静下心来想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与父母,夫妻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会发现很多不和谐,而这些不和谐便是症结。仔细想想内心想要什么样的关系,再看看现在的关系,便会发现差距,找到目标。共同构建和谐家庭,把孩子栽培好,才能长成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