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读书笔记有些长,因为确实让我受益颇多,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整理。感兴趣的伙伴们可以查阅。
《全脑教养法》是我一月份读完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丹尼尔·西格尔,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也是《第七感》的作者。
我们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富有挑战性的时刻,其实全都源于孩子们的大脑处在分裂状态所导致的。该每天刷牙却经常耍赖皮,应该礼貌待人但却经常给你脸色,经常做出大人理解不了的不尊重人的举动,总是有大人觉得很难理解的消沉和害怕困难的恐惧。你也许会奇怪,这是我孩子吗,怎么和我这么不一样,其实是他们还未成熟的大脑在操纵着一切。读完这本书,我又放下了好多对孩子的成见,又能沉下心来和孩子一起面对属于他们的挑战,帮助他们整合全脑,“使他们能够在平静的河中央行驶,避免刻板与混乱(河岸两边),最终,孩子的情感、才智和社交能力都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大脑不仅分左右,还分上下。在一出生的时候,控制本能的下层大脑就已经很发达。而拥有高级思维的上层大脑要到二十多岁才能发展成熟。更让你揪心的是,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孩子也主要是右脑起着支配作用,也就是掌管情绪的右脑支配着逻辑化的左脑。所以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总是会碰到孩子不可理喻的一面,逼得自己也很崩溃。看完这本书就可以让你解惑:孩子的成长阶段就是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大脑的阶段,父母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做好整合。
孩子每每发怒的时候,其实就是头脑盖子打开,进入到了生存时刻(杏仁核释放肾上腺激素,进入到“战或是逃”的状态),如果父母因为孩子发怒,就成为了生存式教育。孩子学会了在头脑盖子打开时的一系列反应模式。但是好的教育模式,会让“生存时刻”变为“发展时刻”,所以我们每个父母可以扪心自问:你是要做一个“生存式教育”的父母,还是“发展式教育”的父母。
你可能要说,我想做一个发展式教育的父母,可是好难啊。诚然如此,不过幸好这本书告诉你的一些基本原理让你有更强的动力来克服困难。作者说过一句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大脑时父母大脑的镜像。换句话说,父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停滞和衰退,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当父母变得更加明智、情感更加健康时,孩子也会从中受益,越来越健康。整合和培育你自己的大脑,是你能给予孩子的最满含爱意和最慷慨的礼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我觉得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镜子,简直就是放大镜!在我不到7岁儿子的身上,我发现了他身上种种我的缺点的放大版。这些让我自己去察觉我是万万体会不到的。而当这个小鬼头用他自己才区区6岁的身体就开始给你制造各种不爽,甚至心想自己都已经很注意了为什么他身上就全都有了这些毛病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是个不善于诠释但是善于观察的物种。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不经意的举动,都被他看在眼里,学在行里,记在心里。
西格尔博士的这段话让我明白,你大脑神经元的连接状态决定了你的思维模式,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形成了你的习惯,而你的习惯就不知不觉被孩子学到,又重新植入到他的大脑神经元里,这个过程因为孩子的超级学习能力,会把这些部分特别放大。所以全脑教养、发展式教育、先整合自己,这些都是刻不容缓对于每一个父母都需要做到的事情。
而父母做到了大脑整合,就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西格尔给出的定义是“有能力使自己保持在一条’幸福之河’的中央,河一边是混乱,另一边是刻板。混乱代表着失去控制;刻板则是太多控制。”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够自如控制在河中央,内心平静、平和、平衡,进入到更加整合的状态。
本书作者除了告知我们这个大脑的重要作用(道)之外,也为我们提供了全脑教养的十二招(术)来帮助大家应对孩子成长的教育难题,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下面一一为大家道来:
一、关于横向整合左右脑的部分,西格尔给出2法:
1、识别:认清情绪-聆听与关注。先理解左右脑的差异。左脑是语言、逻辑、求实的,渴望秩序;右脑是非语言的、全面的,形象的、感性的、随意的。有人说右脑更加直观和理性,更准确地说法是右脑更直接地受到身体和大脑底端区域的影响。因为这部分主要负责接收和解读情感信息。未成年的孩子遇到情况时很容易进入到右脑为主的处理方式上,但是成年人的左脑太强,碰到孩子们右脑的问题时,习惯性的用左脑来解决,结果就是两败俱伤。所以你看到的一个孩子正在发怒、生气,他正处在右脑非理性的洪流当中。左脑回应是个双输的办法,因为逻辑在这个时候完全不会起作用。只有我们回应了他右脑的情感需求(我们叫做感同身受或者同理心),建立了右脑和右脑的连接之后。再去解决事情本身,才有可能有效。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而聆听与关注,就是真正建立右脑连接的过程。不论孩子的情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和令人沮丧,他们对孩子来说都是真实的,我们应该以同样真诚和重视的态度作出回应。在这一章中,作者的一个比喻我特别喜欢,他说当孩子淹没在右脑情绪的洪流中是,如果你在引导他之前先与他连接,就是帮了他一个大忙,这种连接就像是个救生圈。孩子在右脑非理性的洪流中起起伏伏,我们是被他拉下水也被非理性的洪流淹没呢,还是给他一个救生圈。让他自己努力爬上来、。
2、处理:安抚情绪-经历分享。在右对右建立好了沟通桥梁,打通了右脑通道以后,我们可以把孩子慢慢引导至左脑,用理性来思考该怎么办。这就到了第二招:安抚情绪。如何安抚,西格尔非常推崇一个方法:复述经历。复述的力量很强大,是因为它背后的科学原理:右脑处理情绪和亲历式记忆,左脑为情绪和记忆赋予意义。左右脑一起工作会治愈我们的痛苦经历。孩子需要的,往往是理清事情经过,尤其是他们体验了强烈的情感时。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运用左脑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弄明白强大而又可怕的右脑感情,使他们可以有效地处理这些感情。这就是整合左右脑来理解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如果孩子不能完整复述怎么办?没关系,耐心点。引导他,或者帮他补充,直到他完成整个回忆过程。通过这样一次次对事件的回忆和复述(这是典型的一个复盘过程)建立正确的情绪认知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二、纵向整合上下脑,有3法:
3、动脑莫动气:唤起上层大脑。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个两层小楼。下层大脑包含脑干和边缘区域,负责基本功能、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和强烈的情感。上层大脑则完全不同,它由大脑皮层和各个部分构成。尤其是前额叶皮层,大脑高级思维的主要部分。下层大脑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十分发达,上层大脑要到一个人二十几岁的时候才能够完全发育成熟。事实上,他从青年时期到成年初期,一直都在施工中。所以孩子很容易被困在下层。没有上层大脑的作用,孩子很容易大发雷霆,作出荒谬的决定。在上层和下层中间,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组织,就是我们熟悉的“杏仁核”,作者把它比喻为大脑的“看门狗”,对我们随时可能受到的威胁保持警惕。当感到危险降临的时候,他可以完全接管或者劫持上层大脑。而对儿童来说,杏仁核是经常“起火”的状态,阻断了上下之间的阶梯。(狗发狂了)所以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很难冷静下来。怎么办?在作者的体系里,发脾气也是分层次的。父母其实应该区分对待。
上层怒火是蓄意为之的,比如用哭闹来威胁,这种怒火孩子其实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的,这种父母需要快速建立牢固边界。而下层怒火,是一种对于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应,这时候则需要父母更多耐心和安慰。所以在应激状态下,我们父母也要避免被拉入到应激状态,试着用提问的方式唤起孩子的上层大脑,其实提问也是在唤起自己的上层大脑。给孩子找到从下层走到上层的锻炼机会。
4、越用越灵光,锻炼上层大脑。知道了原理之后,就要试着再做一些设计,比如和孩子一起玩“你会怎么决策”的游戏,或者在孩子可以画画写字以后,让他试着画下来或者写下来。这样的过程都是能不断训练孩子大脑,做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的过程。尤其是形象化的表达,都有助于对于右脑部分的训练。
5、运动改造大脑,让脑子活起来。运动改造大脑,其实有专门这样一本书去研究运动对于大脑的正向积极作用。这个我也有亲身体会。在这本书里作者也告诉大家,如果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可以用运动版的游戏让他们释放情绪,也有益于上下层的打通。
三、给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整合记忆
6、思维遥控器,重演记忆。记忆就是过去影响现在的方式。而记忆的本质是联想。神经科学家们用神经元“一起开火,一起串联”来比喻你经历某种体验时的神经元活动过程。因为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我们能够清晰回忆的,内隐记忆是我们记不起来但是却在潜意识层面指挥我们的很多本能反应。所以我们家长需要将“意识之光”带入孩子的内隐记忆,把内隐记忆外显化,然后重新构建对过去记忆的理解和认知。书中提到的大脑一个部位:海马体,是一个专业拼图高手(头一次听说它的这个功能),它是记忆提取的搜索引擎,将内隐记忆的所有形象、情绪、感受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图像。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空间允许他们建构过去的回忆,那些内隐回忆就是分散的;而当我们能够促进孩子记忆整合能力,就会越少见到孩子由于过去的遗留问题而对现在的事件做出非理性的反应。而唤醒海马的方最有效式就是:讲故事。这就是我们的思维遥控器
7、提问和鼓励,加深记忆: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家长通过耐心的引导让孩子逐渐回忆起过往,在中间加入必要的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加深记忆,以及对过往更好地回忆。
四、让孩子更有专注力整合自我。让孩子了解到第七感的力量,作者用觉知之论介绍第七感。同时,运用觉知之论让孩子更加理解感受的由来,有更好的专注力
8、浮云原理:教孩子了解真实的内心感受:所有的情绪都像浮云般,只是暂时的状态,心平气和地接受即可
9、情绪调色板,教孩子正确理解内心感受:而情绪也是多样化的,像色板一样,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情绪调色板的主人,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10、第七感、培养专注力。从小可以试着从呼吸法开始训练孩子找到自己的第七感,再慢慢寻找各种机会教孩子保持镇定和放松的状态,获得内心深层的平静。
五、培养孩子的人际技巧整合自我与他人。自己有了和第七感的连接之后,还需要发展第七感的后半部分,在看清自己的基础上,再去看清别人。第七感=洞察+共情。大脑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有机体,是为关系而生的。所以在整合了我们自己和孩子的上下脑和左右脑之后,还需要帮助他们理解他和周围人之间的联系。作者提供了下面两个策略:
11、亲子互动、让家庭充满幸福感。父母应该多多发起玩耍教育,还有即兴游戏。这些都是很好的整合大脑,提升人际技巧的方式
12、共情力、站在他人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让孩子学会理解非语言信息,真正听懂别人;以及在冲突发生之后进行补救,在冲突中联结。教导的本意是“教”而非“罚”,通过好的教导,能把冲突转化为学习、建立技能和发展大脑的机会。
第七感是社交商和情商的基础。他让孩子了解世界是由关系组成的,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中,感受很重要,而联结是回报、意义和欢乐的源泉。
很多艰难的时刻、单调的日常时光也是帮孩子收获学习成长的最好机会。拓展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成为“全脑儿童”
写在最后:
这本书给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已经看了很多要关注孩子感受力的书和文章,但看完这一本书我还是用一种类似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因为这本书给我解释通了很多的机理,让我重新看待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大脑发育过程。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永远在路上。
附我自己的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