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是一名外科医生,很少有休息的时候,经常要加班,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日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他。”这是一名浙江外科医生8岁儿子写的作文,一句“连狗都讨厌他”让医护人员及读者笑着哭。22日上午,红网时刻新闻记者采访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黄日茂,听他讲述外科医生忙碌的24小时,并分享成功的治疗经验给广大患者做指引。
外科医生共同姓氏“忙”:一周至少5台手术
如同作文里写到的外科医生爸爸在家的状态就是“睡觉”,而工作中却是精神抖擞。在记者随机发起“作为医生,你有时间陪孩子吗?”这一问题时,在医护人员中选择“没时间,工作太忙,到家也是睡觉。”的回答占绝大多数,黄医生也成了这大多数中的一员。
以前做采访的时候也接触过医生,他们多数不愿意面对镜头,不是因为不善言辞,而是没有太多时间,医生真有这么忙吗?我想通过一些事例网友们会有一定的认识。翻看记录,记者向黄医师发起采访请求是在10月19日,距离这次成功采访有2个多月时间,期间陆陆续续约访过近5次,每次因为有手术、出差、双方时间冲突等原因一再推后。而记者在几天前采访同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医师时等待近2个小时,采访时间2分钟,他一周只有周六下午是休息时间。
黄医生简单透露他一天的工作情况。每天早上8点交班了解危重患者、新入院患者病情;8点30分开始查房,对所管的住院患者逐一查看并解答患者疑问;9点开始指导下级医师书写病历,开医嘱、换药、拔引流管等操作;10点后准备手术,包括相关科室医生会诊,评估手术风险,拿出手术方案;如果有手术,以上进程会加快进度,9点以前进行手术,遇到较大或者复杂手术下午2-3点术后才吃中餐是常事,很多外科医生也因生活不规律患上严重的胃部疾病;手术后还要撰写术后记录,及时查看术后患者的情况,并为第二天手术做准备……
这期间,他一周至少要完成5台心脏手术,最多的一天会有3台手术。一天时间看门诊,临床授课,参考专业文献撰写专业论文,学术报告,可能还会外加急诊手术和外院指导,本次采访前,黄教授刚好作为国家医疗队队长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贵州毕节市的巡回医疗工作。心脏手术时间短则3-4个小时,长则10多个小时,10多个小时专注在手术台上做高精准,高难度的一件事,他表示:“做手术过程中不会觉得累,反倒是下了手术台会累到随便找个地方就打盹起来。”
在大家的眼里,医生有着一个共同的姓氏“忙”,尤其是外科医生。“心脏患者发病快急,手术前后的病人病情变化快,抢救病人时间要求是第一位的。”黄医生告诉记者,他的手机常年24小时不关机,半夜被叫醒急诊参加抢救太正常不过了,他们从来没有下班概念。而在采访中,让记者诧异的是,外科工作21年,他之前一直没有休过年假,今年第一次休年假却只是呆在长沙。在医院每天会呆10多个小时是常事,抢救病人时睡医院,医院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在很多人眼里未免过于单调和乏味。谈到这点,黄教授也因为对家庭关心太少觉得非常惭愧,反复强调非常感谢爱人和孩子对他工作的支持。
心脏手术:把“开心”当作艺术品雕琢
“太阳是心脏,心脏是人体的太阳。”在医学上,心脏被视为人体中除了大脑外最重要的器官,主要功能是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近年来,心脏患者人数在逐年上升,死亡率也在逐步攀升。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现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
因为时间紧凑,黄医生下午还有安排手术,采访直接在门诊诊室里进行。虽然快过上午的看诊时间,可在1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里,陆陆续续接诊了近8名患者,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是特地找黄医生坐诊时来复诊的。“他医术要不好,我也不会每次找他复诊。”这名来自株洲市攸县的周女士40多岁,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2009年经黄日茂医生做完心脏手术后恢复良好。六年来,周女士一直和黄医生保持联系,遇到身体上的问题她便会去“骚扰”黄医生,她甚至在门诊室内开玩笑说到:“我把这颗心脏交给黄医生,我放心!”
现在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担心自己活不长,他们也因疾病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心脏手术风险程度可想而知,手术成功皆大欢喜,手术失败,将会是在患者心口“补插一刀”,更有患者担心手术后也活不长,出现很多患者不愿意冒风险,患者该如何正确认识心脏疾病并积极治疗?
“现在我们的手术成功率在99%左右,虽然不同病种可能有些差别,但目前心脏手术总体成功率是比较高的,患者应该正确认识病情,积极治疗。”黄教授还谈到,在信息化时代,患者和家属通过网络适当了解病情是可以的,但最好还是要与医师当面交流沟通,因为通过网络了解的是疾病的共性,也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而对于某个疾病的个体化治疗,选择最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些患者因为过于依赖网络,对疾病一知半解,产生恐惧感导致延误治疗,影响术后恢复等情况并不少见。
而针对广大患者担心年龄大不适合做手术的问题,黄医生解释:“一般先天性的心脏病发现后尽量早点做手术,有些患者一发现就需要做手术,有些患者一生下来几个小时便需要手术,还有病人年龄大点做也没有关系,视患者个体情况而定,要综合分析病种、病情程度来决定治理方式。”
近日,40多岁的湘潭女士患感染性心内膜炎被紧急送往湘雅医院,送来医院时患者出现急性心衰,心脏快停止症状,经过一个晚上的抢救治疗心衰症状得到控制,病情暂时稳定下来,第二天黄医生给她实施紧急心脏手术,手术进行时间近5个小时,目前正在恢复中。
生活中的黄医生平易近人,手术台上的他什么都会忘掉,就专注做一件事。对于每一台手术,即使是经常进行的同类手术,术前都会认真阅读各项检查资料,术中全神贯注,专注到像是在雕琢一件艺术品,尽力将风险降低、减少并发症。他在国外学习感受到了国内外在心脏病治疗上的差异,但他感知这种差异在不断缩小,国内的医疗水平在不断攀升,有些病的治疗效果和方法甚至比国外还要好。
21年平淡走过外科:每天如履薄冰
在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黄医生从1994年进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从事心胸外科至今21年,交谈中说起过往经历似乎平淡似水,没有大起大落,但他坦言至今每天工作状态如履薄冰,压力相当大。
心脏外科医生的压力可想而知,他是一手抓着活神,另一手却触及死神,他在帮患者与死神做斗争。他自言压力大的时候碰到谁都不想说话,在家里也不想说话,给人展示的是这是一个工作和生活不能分开的人,回到家也会一直思考病人情况,为病人付出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这让我更加理解了医生的忙可能不一定忙在事情上,更多是忙在思考上。“我们是很累的,特别是手术之后如果病人恢复不好,或者出现并发症的时候,只要一想到这个事,就睡不好觉。医生想的事情可能比家属还要想的多。”他经常在办公室和同事开玩笑地说,我们是“开心”的人,每天都做着“开心”的事情,其实心里并不开心,但我们每天都需要有一颗阳光般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病人,认真细致做好每一件事,给病人和家属以温暖和信心。
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医生驻守在一线为病人排除痛苦,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一位湖南籍远嫁香港的女子因为黄医生的妙手仁心改变了命运。几年前,在她29岁的时候,慕名前来湘雅医院找到黄医生给她做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十分成功。3年后,该女子在新加坡成功怀孕,黄医生则全程指导孕期护理,后来女子成功生下一名男婴。新加坡医师对这位母亲手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耐心的指导表示很满意,坦言该女子曾遇到了一名好医生。
“做医生就要用真心和爱心去做,对病人对自己要问心无愧。”现在社会上对医生的舆论环境不太好,黄医生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有些是因为患者的期望值太高。“好像进了医院找了医生就要治好病,对自己的病情并不十分了解,造成对医生工作的不理解。但随着国家立法越来越完善,对医生的保护也在加强,我相信医疗环境会越来越好。”
今天面对镜头的是在医疗道路上有了丰富经验的医生,在交谈中给人感觉面对工作能应对自如,他和现在的青年医生一样,也走过了一段段艰苦时期。他透露刚开始主刀的时候比较紧张,做完手术后要留看病人平稳情况,在病房每天守到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甚至要24小时呆在病房。而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是想告诉很多正在艰苦时期的青年医生,每个行业都有一个过程,当你走过这一段慢慢就会好了。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当一个严重患者治疗好了,我会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比一切都要来的好。”做一名好医生是他从初中开始萌芽的理想,这一句话很简单,但要践行好却着实不易。“诚实谦让上进稳重,仁心仁术求美求精”这是他QQ上的个性签名,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我们一方面希望学医者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另一方面希望心脏病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对疾病治疗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