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创作的家庭生活类著作,首次出版于2009年。
该书主要讲述了山下英子推出的三个概念: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虽然时至今日,距离该书出版已经过去近10年,然而断舍离的理念最近才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的视野中。
断舍离的生活践行
对于生活在70-80年代的我们来说,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物质并不充裕的时期,也经历着越来越丰富充裕的富足时代,我们既有时代赋予我们勤俭节约的底色,也️有着物质充裕后不断买、买、买的强烈欲望。
两者之间虽然时有冲突,却好像也能这样和平共处着。直到衣柜、书柜、杂物柜都已经从上到下堆积如山。然而,即使这样,也仍然为不知道穿什么衣服而发愁,为找一样东西而大费周折。
于是,2月,我开始践行30天的断舍离计划,每天“舍”一样东西。
计划开始后的一周,进展相当顺利,有时候一天能搜罗出一堆N年没有碰过的衣服;
而之后的一周,速度开始明显放缓;
再后面的一周,每天竟然需要花专门的时间去考虑该不该“舍”。
断舍离是从这样的“物品与我”的关系理顺中,走进我的生活中的。
断舍离的工作践行
前不久,我和先生之间发生了一次大的冲突事件,追根溯源,冲突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我们各自的工作目标与整体的家庭生活目标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彼此都在工作上分配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我们与真正想要的那个工作与家庭平衡的目标渐行渐远。
冲突过后,我认真梳理了我现在正在推进的几项工作,完成梳理后,自己都被吓了一跳,竟然有近20项之多。
于是,开始大刀阔斧地删删减减。
每减一项,心里也会因此觉得轻松很多。
以往的工作里,更习惯了去做“加法”,看着清单里的事务清单一项一项被列上,又一项一项被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
实际上,更多的真相可能是,
用战术上的忙碌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而已。
断舍离的认知践行
记得多年前的一次部门加班,我的领导感慨道:
“多羡慕你们现在的这些小孩儿呀,你们有这么多种工作的选择,我们那个时候,哪里能让我们有这些选择啊”
我记得,我当时是这样说的:
“您看到的是多了一个选择的‘自由’,而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做选择的人来说,感受最深的却是选择太多的‘困扰’。
君不见,各种各样的“选择”是这样呈现的:
我马上本科毕业了,我是继续读研究生还是出来工作?
我在三线城市,我是继续呆在老家稳定的生活,还是出来到大城市闯荡一番;
我工作三年,我是到大公司专人专岗还是到小公司全面发展;
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有一张焦虑不安的脸。
市场上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兜售的信息,仿佛只有消费才能更快地拿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不够自信,那就太好办了,
健身房、美容院,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演讲俱乐部、气质训练营,全方位为你打造完美气质,
高档化妆品、轻奢挽挎包,让你更加展现个人魅力,
选项真是应有尽有。
相比我们的上一代人,我们看上去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而除了选择带来的好处,伴随而来的是,还有更多因为选择而带来的焦虑与不安。
选择太多,无效选择更多。
而看起来每一种选择都将走上不同的路,那个背后的沉没成本我们是否背负得起,可能更是焦虑与不安背后的主要原因。
以往,我们接受了太多“听话”的传统教育,因为“听话”就可以找到相对不错的工作,因为“听话”就可以找到相对不错的婚姻,因为“听话”就可以混的相对不错。
而现如今,这个需要大量选择的时代,更多需要听的是“自己内心”的话。
断舍离是一种象征性的理念,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切从自身出发,一切从内心出发,更多的向“内”看,更多的找到自己的适合与适宜。
不由得又想到张德芬的那句话,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和金钱之间的关系,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和自己之间的关系,是你和自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