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不在,心态也要年轻。而要做到这一点儿,最好的诀窍就是要和年轻人在一起。
进入不惑之年的男男女女们,围在一起能聊的无外乎家长里短:谁家的孩子考上某某大学了、谁家的孩子结婚了、谁家又生二胎了、奶粉多少钱一袋、尿不湿多少钱一包……鸡零狗碎,满满的油烟气息,似乎已经忘了生活中的“小资”情调。
暑假来临,又到了学生学车的高峰期。教练在微信圈里发出一声感叹:与年轻人在一起真好,自己也感觉年轻了许多。
我在心里微微一笑,怎么会有如此的感受?与我相比,教练的年龄比我小了许多,我才是那个老气横秋的中年妇女。
在学校里,我是一个认真而又严肃的老女老师。在孩子们眼中,也许没有丝毫的生气。好几年了,除了那几个为数不多的、被迫叫到自己面前的孩子,很少会有学生主动走到我的身边与我谈心。当然,我也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很长时间以来,上班赚钱、回家做饭似乎成了我一成不变的规律。
去年春天,在外校上课。自认为自己准备的相当充分,但一节课下来,相较于其他的几个年轻人,总觉得自己的课堂缺少了一点儿生气。课后与领导请教,领导委婉而谦逊,认真地对我说:“课准备的不错,就是年龄不占优势……”我的内心有点儿忐忑起来。
我自己还没觉得老,怎么在外人面前早已有了一种日落而息的模样呢?
这样的疑惑在后来的某一天最终有了答案。
前几天外出培训,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感受差别之大都已出乎了自己的意料。
一位是刚卸任不久的老专家,为我们讲了他几年前在美研学的经过和感受。专家在台上侃侃而谈,但在座的老师们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头来。大家在下面悄悄议论:“都过时了,不适用,看来退休是很有道理的。”
后来又上来一位年轻专家。他的一言一行立刻引起了广大老师的兴趣。他以例引论,句句都说在了老师们的心坎上。老师们边听边赞叹:“真有学问,今天下午的讲座最有意义。”临近结尾,专家一段“历经三生三世、踏遍四海八荒、换得十里桃花”的新学年期待更是获得了全体教师的热烈掌声。
讲座如此,教学大概也是如此。不论年龄几何,人都要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这样,你的言行举止在外人看来才不会过分乏味。
有的时候,代沟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拒绝成长、拒绝接受新鲜事物的结果。
近段时间上瑜伽课,我认识了一位年轻的女孩。虽然我们年龄相差近二十岁,但我们却很聊得来。究其原因,是我们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一个油腻的中年妇女,只有放下心中固有的偏见,才真正可能聊到年轻人的心坎上。
我在想,新的学期,我确实应该转变一下教学的方式方法了。与孩子们在一起,本来是一份永葆青春的职业,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自己再没落下去。
年龄不在,心态也要年轻。而要做到这一点儿,最好的诀窍就是要和年轻人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内心,用符合时代的思维方式与他们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