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萌芽阶段 **
- 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核心。不一定要特别创新,特别酷,当然如果有的话是加分项。
- 定期发布,及时接受反馈,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形成稳定预期。
**二、成长阶段 **
- 出色的宣传手段、引导传播的能力。很多不错的开源项目因为这一点不够,始终默默无闻 。
- 足够好的协作机制。虽然开源社区通常有较为成熟的玩法,但是做得不够好的项目比比皆是。
- 友好的参与引导。不断的吸引新人加入贡献(包括新手指南,开发文档,Demo等等)。
三、成熟阶段
- 商业介入,获得资金支持。很多一开始选择了不太具备商业价值的开源项目,会始终非常小众。
- 良好的社区氛围。老人有地位,新人有上升空间,公开透明不内斗。
- 正确的方向感。这是长期繁荣的保障 以上这些,都依赖于一个最重要的先决条件:足够强大、足够优秀的创始人+领导者!
这两天又思考了一下,发现开源软件与开源项目,还是有一些差别的。通常来说:开源软件,主要是供最终用户使用,而开源项目,则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可以做一个菱形图来说明:
在开源项目的基础上,可以创造一个好的开源生态圈,而基于开源生态圈,会产生一个甚至多个不同的开源产品。这里说“开源产品”,也就包含了“开源软件”与“开源硬件”。因此,深入思考的结果就是——**优秀的、成功的开源产品,依赖于良好的开源生态圈,而良好的开源生态圈,严重依赖于最初开源项目的定位与类别。 **
例如,依赖于Wordpress的平台,诞生了一大批Wordpress的插件。依赖于Eclipese的平台,又诞生了一大批Eclipse的插件。Firefox、Chrome莫不如是。**所以,一个能够让开发者参与扩展的平台,是建立生态圈的重点之一。 **
再者,开发、调试、发布、获取、升级、评价这些扩展插件,是否易懂,是否方便,是否快捷,也是一个生态圈,是否能够健康的重要支撑特性。例如,Ruby的gem,Node.js的npm,就是极大的提升了Ruby与Node.js的生态圈活力。**所以,一个能够支持生态圈得以出现的机制,一个能够辅助生态圈形成的工具,至关重要。 **
再深入的想一层,当我们开发一个软件,他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他的可扩展性该如何实现,则是考验最初创始人的架构能力的关键。例如,UNIX/Linux的核心思想——“一切皆文件”;再如,Rails的核心思想——“约定大于配置”以及"Rack架构"所带来的活力。所以,优秀的架构,能够从一开始,就为开源生态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原文发布于: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