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近期讲书《抱怨的艺术》,写出了我的心声,书里的方法系统阐述了抱怨的艺术,告诉我们,恰到好处的抱怨不仅能释放不良情绪,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甚至拉近我们和他人的距离。
作者盖伊.温奇是美国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医生,他将抱怨作为一种治疗工具,研究出的减轻心理压力方面的方法,非常实用。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种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的抱怨策略,指导我们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与诉求,将消极情绪转换成改变人生的积极能量。
作者温奇在书中讲了习惯性抱怨者的养成,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人习惯性抱怨?习惯性地对什么都不满意?
首先,他发现通过抱怨能够获得同情和怜惜,同情和怜惜会给他带来安慰;再有,他沉迷于别人对自己的怜悯;还有,就是不否定自己,只否定世界,他觉得所有的事,自己一定是对的,自己没有任何问题,都是这个世界不够好。
书中有一个案例:家长带着一个男孩来到温奇家咨询,那位男孩头垂得很低,头发把眼睛都遮住了。他爸爸不停地抱怨男孩,几乎无休止——“坐直”“头发撩起来”“好好回答”……当温奇问孩子话时,孩子还没有回答,爸爸在旁边就开始指责男孩。
这位爸爸叫贝尔,是一个非常爱抱怨的人,但贝尔完全没有觉知,他觉得自己很正常,自己是在教他,没什么问题。温奇告诉男孩:“所有问题都在你这儿,你的问题很大。”怎么办呢?
温奇给了贝尔12张扑克牌,让他发给他太太和两个孩子。只要贝尔每天抱怨一个人一次,就要发给被抱怨的人一张扑克牌,12张扑克牌发完就不能再抱怨了,而且每人每天只能发4张,不能冲一个人抱怨12次,对一个人只能抱怨4次。给一个人的4张牌发完,给下一个人也只能发4张,只要12张扑克牌发完,那么他看到任何问题都不许说话。
爱抱怨的人眼中全是问题,各种事他都能抱怨两句。温奇用这种方法去帮助这么一个很可能会毁了一个家庭的人。
我们来看看抱怨的成分表,就是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抱怨。
别在愤怒的时候写信。古人讲:“极怒时莫与人书,极喜时莫与人物。”中国古代人骂人很多时候都是写信来骂的,生气的时候写一封长信,写完寄出去,一寄出去就收不回来了。这时候你再想追回来可来不及了,祸从口出。所以,极怒时不要去投诉,不要去写信骂人。
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当航班被取消,或者天气不好延误的时间很长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冲到柜台,对柜台的工作人员大喊大叫,有的人甚至拿凳子砸人。这实在是不理智的行为,因为柜台的那些人根本决定不了航班能不能起飞。
还有,在饭店吃饭,因上菜不及时,对服务员发飙,叫喊着抱怨,其实都无济于事。
为什么这些人会对柜台的人或服务员那么愤怒呢?一方面,他的内心信念很可能是“我要急着去一个地方,去看我女儿的体育比赛,我女儿今天踢球,我必须去看,如果航班不飞,如果吃饭完晚了,我就看不了,这件事我无法接受”。
这是他内心的信念,反应到生理上,肾上腺素飙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鼻孔张大……行为反应包括拍桌子、大喊大叫、摔东西……
内心信念、生理感觉、行为反应这三个里面最难处理的是生理反应,人几乎处理不了,除非你修炼了很长时间,常常练习正念,可以不起这个生理反应,但这种人很少。
我们能够调整的部分就是我们的行为反应和内心信念。我们对自己行为进行一些约束,对内心信念进行一些重构,这时我们的投诉和抱怨才有可能变得有效,我们的情绪才是正常的。
作者温奇说:“要想控制我们的情感反应,或改变我们的思想信念,我们就必须管理自己的行为。”
从行为入手,开始改变。
温奇说:“通过隐藏情感来控制情感的行为表现被称为‘抑制’。”
有时,我们需要抑制,如何抑制?
首先,不要老想着不能达到的结果和目的。比如说,上面那个例子,如果老是想象,女儿在足球比赛中射入一球获胜了,然后泪眼汪汪地望向看台,纳闷为什么爸爸不在场。
我们可以尝试放慢语速,一般语速较慢的话听起来不会那么怒气冲冲和过分激动。当最后来到办理登机手续的工作人员身边时,可以试着装出一张笑脸,即使我们在桌子底下已经将登机取消牌揉成纸浆了。”
所以,要让自己微笑,让自己动作变慢,让自己的理智占上风,将那些糟糕的情绪埋于心底,而不是展现给我们要投诉和抱怨的人。情绪一旦起来了,说话就没有逻辑了,非常容易对人造成人身攻击,变成无效投诉和抱怨。
另外,就是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变对处境的看法,降低处境对我们情绪的影响。
还比如上边那个例子,可以这么想:女儿踢足球比赛的机会很多,下周可能还有比赛,这次错过了,我们可以想方法补偿她。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换个角度,重构这件事情,这样就不至于情绪失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