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长子:
王玄之,汉族,字伯远,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的长子,工草书和隶书。其妻何氏。玄之婚后不久病逝,身后无子,以其弟王凝之之子王蕴之为嗣。
次子:
王凝之(334-399年),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中书令王献之的哥哥,东晋末年官员、将领、书法家。善草书、隶书。作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是谢安的兄长谢奕之女谢道韫的丈夫。深信五斗米道,孙恩攻打会稽时,不听手下进言,不设防备,祷告后相信已请得“鬼兵”助阵,因而与诸子一同遇害。
三子:
王涣之自幼学习书法,善行草书。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参加了传誉千古的兰亭聚会,留有兰亭诗一首: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四子:
王肃之,字幼恭。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历任中书郎、骠骑咨议。
参加过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并有诗流传于后,只是不见其法帖传世。
其在兰亭集会上所作兰亭诗: 嘉会欣时游,豁尔畅心神。吟咏曲水濑,渌波转素鳞。
五子:
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曾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参军、黄门侍郎,但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其书法有“徽之得其(王羲之)势”的评价,后世传帖《承嫂病不减帖》、《新月帖》等。
六子:
王操之(生卒年不详),字子重,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书法家王羲之第六子,母亲为郗氏,擅长于草隶。
王操之,《书断》称王操之“工草隶”。参加过永和九年(353年)那次著名的兰亭之会。历任秘书监、侍中、尚书、豫章太守等职。其妻贺氏。贺氏祖父为司空贺循。有王宣之、王慧之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