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爸爸是一个狂热的幼儿学习力研究者。他坚信,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不给小朋友报任何课外学习辅导班,而达到让儿子心智稳步提高的目的。我没他那么乐观,但还是无条件支持他不给儿子添乱,给予儿子快乐童年的做法。
好爸爸最近琢磨出来的方法,是通过卡牌游戏,让孩子玩着玩着就能提高各方面能力。游戏可以促进孩子智力发展,这一点有基于多项实验研究的证明,实际效果也是好的。不仅是他,连我这几天下班回家陪他玩“出奇跳跳星”,都觉得耳聪目明起来。这样的学习可以有。
学习力这种才能,是伴随终生的。作为成年人,象孩子那样玩着学习,到底是一种高压工作下的精神放松,还是一种真正能对成熟大脑起到一定“润滑”“激发”作用的有意识而开展的学习办法,个人肯定倾向于后者。事实上后者是包含前者的。
孩子是怎么学习的?试着推导一下。首先,他对世界的整体陌生感,这将生发出无限好奇心。因为这好奇,他会多看、多听、多想,他会提问;到了一定时候,他必然会怀疑大人的话。第二,他的认识一定是从具象到抽象,从抽象到逻辑,从逻辑然后才能有判断、结论,比如学习数学的攀登之路,正是这样的轨迹。第三,他不是一个人学,是和全体人类一起学。他将从小小家庭起步,然后越过同伴、越过地域,最后再回到认识他自己本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成长的。但成年之后再重拾,就不那么简单了。想了几条,可以试试。
1.再来学习数学,解解数学题。前几天手机里被《学奥数的中年人》刷屏,那种陪着孩子上竞赛补习班渴望牛娃速成的心态,如果变成自己有意识地找一些不那么难但也不简单的数学题来练练脑子,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我试过,平面几何做辅助线,挑战一下自己曾经的脑力。起码在解题思考的那一段时间里,精神是高度集中了,啥烦事也不想了,解完之后说一身轻松也不为过。
2.有目的性的阅读。书架上很多书,多是人文、社科类,小说都没几本。为什么不买或借一点平时自己看得很少的书来读?看来,要把一些关于“逻辑学”“宇宙学”“数学”或者各类“辞典”的书找来阅读一下。另外,陪孩子读绘本,也是一种吸收的体验,简单却直入心扉。
3.多提问。我们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自己更有必要做到。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可以听到各类讲座,除了那些让人昏昏欲睡的长篇报告,都是有益于知识拓展的好内容。试着提提问吧,对自己说,你原来不是做记者的吗?提问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本能。
4.作为现世家长,应该把和孩子一起完成幼儿园的各类作业也看成一种体验和学习。和孩子一起做手工、画画、搭建各种模型,用点心,不要敷衍,不仅是陪伴养育,大人也可以从中得到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