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在家翻到一些旧物,中学时的日记本,节日时朋友送的卡片,还有你写的信。
信是用普通的日记本纸张写的,被撕下得整整齐齐。它们被我折叠放在抽屉里,因为时间久远白纸已泛黄,而其中一些内容也像是被水滴浸透,晕染开来,字迹模糊不清了。
时间是2014年,我们还在念初中。
那时你的字就很好看了,行云流水,秀气又不乏刚劲。
我在想现在初中的小孩在干什么呢?比如说我弟弟,即将初二,他关心的只是各种游戏;能不能考一所好的高中;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又无趣。我并不是说我们的初中有多么丰富充实——说实在话,我甚至想不起来我初中到底是怎么度过的了。我迷茫于现在与未来的那些情感连接点,生活是以何种方式向前,抵达我现在的处境?
而我又看到了你写的那些信。
你说你对父母充满歉意,明明你很爱他们,却永远把最好的脾气留给了陌生人;你说你表面对什么都不在乎,其实你比谁都在乎优异的成绩;你说起你喜欢的男生,你的幸运,你单纯的梦想。
我惊呼那时的我们为什么这么像——对家庭、朋友,和对自己的期望。
然后我跟你说起我的小秘密,我无法介怀自己的外貌,尽管在大家眼中我一直都是开朗乐观的人;我无法想象这幅容貌将伴随我一生,因为就连平常出门我都无法忍受路人聚焦过来的眼光。
其实那时我们是同班同学,空间距离上根本无需使用“写信”这一交流工具。但是与面对面交谈相比,把话语转化为文字更能表达我们的心境。
在那一阶段上,我在你身上找到了些许共鸣。我惊喜、颤抖,像是抓住了光。
但是很快,我们之间这层微妙的关系也就消失了。或许是在快速成长的日子里,我们被更大的迷茫填充着,它们掩盖着曾经的那些小情绪,仿佛在它们面前,以往一切的担忧和困扰都不值一提。而可怕的是,我们无法把捉攫住我们的那种无力感来自哪里——它们依旧没有脱离家庭、朋友和学习。它们虚无缥缈,无法言说,让我每前行一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们在信里谈论友情、家庭,谈论理想和深夜。最后我们一致赞成:大概成长就是充满迷茫吧。
那时候的我们,总是在迷茫之余,对未来抱有美好幻想的。我们没来由地相信,未来一切都会清晰明了。这种“没来由”的背后,其实是建立在我们排除了“责任”这一基础上。
而“迷茫”似乎是每个阶段的人群的共同话题。
暑假回家的前一天晚上,和几位朋友相谈甚欢。大家的话题一转,聊到了大一结束以来的种种感想。
“我不知道自己学的专业有什么用。”
在这样一个纯文科类的专业,虽然算是我的第二志愿,但因为缺乏了解,一直未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其实也不能说不喜欢,但是我们学习某样东西的时候,除去兴趣,大多数人都会考虑到它的实用性——我们学习这么多理论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有时候理论的语言只会具有迷惑性。
每当我跟刚认识的人说起我的专业,他们都会一脸不解和怀疑——“它到底学些什么?出来好就业吗?”这种问题在大佬看来当然嗤之以鼻,但是当我去一遍遍经历的时候,难免怀疑:“我的专业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有想法,但是我看不清方向。”
我一直都对新媒体感兴趣,但是现在这块领域太火了。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做个策划、写个文案,而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却少之又少。我常想我该提升自己的文案能力,但是模仿只会让我学习一些套路,永远都不会增强我的创造力。
新媒体算是新窗口,而这个新窗口打开了,站在浪尖上猪都可以飞起来——从另一方面来说,投身这一浪潮也可能随时就被拍死在沙滩上。
我注意到的我最大的毛病或许就是,胡思乱想永远大于实践。但是我确实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很难有进步啊,我现在完全处在一种迷雾状态下,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
“我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
我记忆力很好,我会考试,也许你们都羡慕我每次考试都近乎满绩的成绩单。我也在追求这个,老实说高绩点让我有一种快感。但是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会。
有时候我觉得我心理有点扭曲,我已经19岁了,“独立”这两个字对我来说还很遥远。我的家族有很多姊妹,除了尚在读大学的我,其他人很早就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基本实现了经济独立,可是我什么都要靠父母。就连早上我整理衣物的时候,我都是在开着视频问我妈我该带哪些衣服回家……
“我甚至不知道我自己想要什么。”
比起来,我应该是最浑浑噩噩的那个吧。每天都觉得很忙,但是不知道在忙些什么;零碎的时间被用来刷手机、发呆;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只是为了不挂科……你们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比如继续深造研究,或者毕了业就想直接工作,对新媒体感兴趣并且不断去了解学习……可是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去追求的目标和动力,觉得当下就挺好。
我有时候会想,生活这么过下去多舒畅,不用担心什么,甚至不用对自己负责。“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啊”这句话,在这种未长大的状态下似乎已经不适用了。
我们喜欢用“文艺”、“忧郁”和“感性”来给同时代年轻人冠名,但是想想,这些所谓的“忧郁”和“感性”又何尝不是出于一种迷茫呢?我们没有透彻地看清事物的本领,没有快速地从一件事吸取教训的能力,或者我们的能力总配不上自己的野心,甚至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现实的重量压在我们身上,现在,我已经不会再为谁写一封信来抒发我内心感受了。生活的节奏总是这么快,很多事情来不及回想,我们就不得不面临下一件事情。青年人好像喜欢说“孤独”,曾经的我们也不例外。我们那时就开始谈论着孤独,从书籍中,从日常里,从某个人的歌声里。可是我们到底懂孤独吗?难道它是因为我们没有人陪伴,没有融入某个团体,还是我们没有给自己设立起一道自律的屏障呢?
我20岁了,仍然保留着过去的很多习惯,时常没来由地焦虑。我总是暗暗告诉自己,我成年了,我需要担负起该有的责任,我要朝气蓬勃,要积极向上。
可现实是,我一边在心里默默痛斥自己浪费大好时光,一边又缺乏勇气改变这种现实处境。因为感觉无论做什么都找不到意义——我能干什么呢?想拿高绩点但是考不过那些学霸;想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花了很多时间,水平却还是半吊子……我就这样迷失在生活的潮流中了。我不缺乏热情,什么都想要尝试,于是紧紧抓住这些不松手,到头来发现我所喜欢的并不是都适合自己。
与几年前相比,我成长了吗?
不那么自卑了,但依然深陷在迷茫的泥淖。或许成长,就是从一个迷茫跳进更大的迷茫吧。
嘿,我决定要提笔给你写封信。
亲爱的,若我提起生活不是好重就是太轻,
我继续,你要随意。
图片 | 微博@云朵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