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寨,唐代名“栖岩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沧桑,几经兴废,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将仅存的大雄宝殿付之一炬。现在这里没有了寺庙,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几千尊造像,又因千佛寨在山顶四周天然岩石雕造千佛,一如石寨故又称它为千佛寨。
千佛寨石窟现有龛窟105个,造像3061尊,碑刻题记29处,浮图7座(塔),分布在南北两崖壁上。始于隋,盛于唐、五代、两宋,延自明、清,历经千余年开创而成,被称为“安岳石窟艺术的长廊”。
据《安岳县志》记载,千佛寨摩崖造像始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从石刻题记看,有“开元”、“天宝”,最晚题记为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历时600余载。现在的主要造像多为盛唐时期作品,也尚存有少量的明清时代作品。
造像内容以佛教为主,其中唐、宋石刻中的药师经变图、西方三圣、一佛四菩萨、八菩萨、弥勒佛、释迦说法图等,为安岳同期石窟中的精品。尤其是“药师佛经变图”(唐)以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堪称全国第一。
8号龛“西方三圣”,为北宋在唐窟基础上改凿而成,侧壁上仍留有明显的唐代造像。龛高6.62米,宽5.2米,深3.2米,主尊阿弥陀佛高4.1米,大势至与观音菩萨高3.1米,其中陀弥陀佛头像有明显的修复痕迹。
千佛寨山崖陡峻,林木苍翠,藤蔓盘绕,路随山转。
(相关资料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