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过的学生不算少,性情不同的,才能各异的,经历奇特的,各有让人欢喜让人恼的地方。日子久了,有的忘了名字,有的都不记得长相,但是有一个女孩,却总是让我牵挂,想起来,隐隐的全是痛心和惋惜。
女孩老家在河南,信阳的山水养育了她的才情,她初一的作文就写的颇有生气。还记得入学不久她的第一篇随笔就被我当做范文全班朗读欣赏。文中有个片段写她和小伙伴在河里捉鱼,她好不容易捉到一条,结果大鱼尾巴一甩给她来了个"嘴巴",然后溜走,空留一片水花,还有发囧的她和大家无邪的笑。
后来日子照常过,她的文偶尔有让人惊艳的句子出现,但是并无几篇好文章。她从不会在课堂上主动发言,被叫起来要么是紧张害羞的笑笑,要么是面无表情始终报以无声的沉默。我鼓励过批评过,创造机会让她当众讲话,无果。按照她的能力应该考出不错的成绩,可是每次考试她都成绩平平,并无傲人处。她并不笨,但是需要下功夫的基础题她总是出错。我跟她聊天劝她用心学习但是几乎没有效果。我不知道她到底经历过什么。
直到初三下学期,中考临近,快要毕业,我才断断续续从她的好友我的课代表那了解到一些她的情况。同时我也在她的作文中,读到了她的童年。而她也开始有心想要冲刺中考,但是无奈,回天无力,最终,在班级绝大多数同学都上了高中,全班成绩都非常好的情况下,她去了技校,学习服装设计。她的两个几乎形影不离的最好的朋友,一个上了个很不错的高中,一个去读了幼师。
毕业了,才是我真正了解她的开始。她说觉得初中最对不起的老师是我,我觉得遗憾没送她考上高中失败的是我。她每学期都会回到学校看她的班主任和我。她跟我聊的话越来越多,比整个初中三年都多。
她家有姐弟三个,她是老大。从小在老家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爸爸妈妈来到大连打工,直到她小学快读完才接过来一起生活。重男轻女的父亲对她没有好颜色,非打即骂,而她也从来没有叫过爸爸。爷爷奶奶才是她心里温暖的底色。而如今,爷爷去世,奶奶远离,她在父母的身边,毫无亲近的感觉。我想,她是孤独的,是渴望爱的。不然,为何她会念念不忘,毕业两年多还会每个我们上班她放假的日子都来学校坐一坐,哪怕不说话,她也会在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或者任教班级流连很久,或许,那位温文尔雅的男老师替代了她父亲的角色。
我仍然鼓励她读书写作,要她知道她有她的才华。而她虽然讨厌技校里面同学的无所事事,但是仍然用心规划着她的未来。她读着上了高中的好朋友正在读的书,她为自己的梦想规划了清晰务实的日程表。比如用多久时间攒钱买缝纫机,比如自己还要学习哪方面的技能上什么课,比如未来到哪个城市做什么样的工作。我和另一个也认识她老师都被感动的泪湿眼眶,把她的文章作为励志的榜样读给后来的孩子们听。
后来,她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一次,我无意中从另一个班主任老师那里听到了她的名字。原来,这个班主任老师带的班级里有她的弟弟,就是爸妈生了她姐妹两个后终于得来的男孩。那男孩学习并不好,也并不努力,负责任的班主任去家访。她一家五口住在租来的平房里。一个大点的房间里住着爸妈和睡上下铺的弟妹,她住在摆满厨具和各种生活用品的,外间门后的木板上。我觉得那是不该被称为床的,上面还有拉过来的电线,连着一个昏暗的灯泡。我没有继续听下去,这些已经让我很难过了。她不完成作业,没时间学习,我也完全能理解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爱迪生,不是每个人都意志超群。一个十几岁的没有得到多少爱和关注的孩子,她有多少力量去对抗生活的沉重和无奈呢。
后来,我在她的微信上看到各种抒情和奇怪的语句,还有,少年老成的浓妆,从不淡抹。这丫头怎么了?没有消息。直到一个夏天,她又来看我,带着她的弟弟。她弟弟也去技校读书有一阵了。我们走在后操场,她说,她后悔在还差半年就技校毕业的时候辍学了,在家闭门不出一个月后,被妈妈骂醒去商场收银了。她不喜欢那份工作,想学习英语,但是没有学费,家里是一定不会给的了。燥热的阳光刺眼,我们躲在树荫下。她厚厚的齐刘海下,浓厚的假睫毛让我看不清她的眼神。她涂的红红的嘴唇,让记忆中那清新羞涩的笑容变的有些不自然。我有些恍惚。她询问我她的未来,而我,真的不知道,那应该在哪里。我推荐她去听我喜欢的公益国学课,希望圣贤的智慧可以给她些答案,或者提醒。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悲哀,或者说为我自己的无力感到难过。她那样信任我,而我却做不了什么。我叮嘱她的弟弟要心疼姐姐,要学好本事护着姐姐。我希望她的身边可以温暖多一些。
之后她qq上问过我在读什么书,我都一一告诉她,也简单的介绍了内容和我喜欢的理由。不知道她是否也喜欢,不知道她是不是也读了。
又过了些日子,是半年?还是一年?我也记不得了。我看到了她的朋友圈,是她和火锅店的同事辞别。我不知道她又去了哪里,将去向哪里。我没敢问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还想见我或者需要我。
忽然想起,后来看到过她过年回老家拍的照片,有山,有没了水的池塘,有她以前经常走的山路,还有她自拍的很开心的笑脸。
那个被鲤鱼尾扇了个嘴巴的小女孩快要长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