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号开始在早起读书群,读财富财报的书,10月7号结束。1个月读完了4本非虚构类的书。不仅非虚构,而且是财报财富类比较专业的书。
读完这4本书,对于如何解读公司财报刚入了门,仍然属于吃瓜群众。虽然是专业书,但远远没有达到专业的程度。专业人士,比如考过CPA的人,对公司随便一个的角度的分析,我依然不会。但也有几个没想到的收获。
第一个没想到是写了超过4万多字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象前面几期,自己随便摘抄,然后写感悟。这次是群主会对每天读书内容提出问题,我们回答问题当做读书笔记。与其叫做读书笔记,不如把它叫做作业更加合适。
群里的小伙伴每天都在交作业,聊天记录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作业。国庆假期第一天,大家开玩笑地说,“默默写作业为祖国庆祝生日。”
没想到可以写4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更没想到在假期出去旅游时,憋一憋,也可以憋出质量不高的读书笔记。在家里写笔记和在旅途中写笔记,最大的区别就是字数。在家里一般可以写近2000字,旅途中不超过1千字,还是憋出来的。因为不想假期回来后补作业,力求当日事当日毕。提交完当天的作业,心里象卸掉一个石头一样特别轻松。
第2个收获:以为读完最难的书之后,接下来是比较简单的书了,读起来会更加顺畅,效率更高,笔记更洋洋洒洒的。没想到的是,书越来越难。穿过瓶颈之后,仍然不能葛优躺着享受,面临的是另外一个瓶颈需要穿越。
《证券分析》序言里有这句话,“投资艺术有一个特点不为大众所知,门外汉只需要不大的努力与能力,就可以取得过得去(即使并不乐观)的投资成绩;但是如果要在这个入门级的水平上再更进一步,则需要更多的实际锻炼与智慧积累。”
也就是说读完4本财报的书,刚刚达到入门级水平。如果再进一步,需要更多的专业书的积累。相当于以前是0基础,现在达到了60分水平,相对比较简单。接下来需要从60分到80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积累。
第3个收获:明白了什么叫我懂了,我会了。读书过程中以为理解了就是懂了会了,其实没有懂没有会。写完读书笔记,以为懂了会了,仍然没有懂没有会。只有能复述书里的意思,并且会提出问题,讲给别人听,才表示真正懂了会了。
所以本来想用写了4万多读书笔记偶尔吹下牛忽悠别人,没有了吹牛忽悠的冲动。因为没有吹牛忽悠的资本。用刚看过的书里的术语讲,写了这么多字读书笔记,但没有变现,从公司角度看,是纸面富贵,经营盈利能力欠缺。看书的过程中,经常感觉虽然分析的是公司财报,但同样适用于个人成长。从这个角度看,个人就是一家公司。需要把自己当做公司来经营。
第4个收获:不会再轻易被别人的评论“X书很难懂,Y书很难懂”带偏。难度一定是越来越大的,但不论哪种难度等级,一页一页看,先看完再说,再评价。而不是依据别人的评论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且不知该听谁的,小马过河一样,先过了河再说。
且读书过程中,很多想象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感觉某本书很难,其实读了之后没有想象那么难;感觉某本书应该很轻松容易的,读的过程,却一点不轻松不容易。
接下来的4本书据说比较难,《证券分析》读完一章,只理解了序言,正文内容还不太理解。群主提前给大家说过,前面别掉队,要掉队也在读这本比较难的书时掉队。大概在读难的书时掉队,虽死犹荣,至少不那么没面子吧。
前面4本书怎么写笔记,接下来这4本书依然如何写笔记。不会写就瞎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