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悲的是,环境的局限和狭隘,让一些人无法发现命运的出路和希望——那里的一些人即使遇上了贵人,也不懂得珍惜。
过去,我曾给那里的孩子捐过书,也在物质上帮助过一些人,但要是他们的心不变,那些物质帮助就像是隔靴搔痒,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从此我明白了,真正的帮助别人,应该是智慧,给别人一个升华心灵、证得智慧的助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走出贫穷的命运。其他东西,意义不大,很快就会过去的,改变不了什么。(《一个人的西部》p.33)
读到这里,我感触颇深,这段话令我想起了初中时的一次经历。
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年父亲担任省下乡扶贫小组的组长,扶贫对象是省里最穷的某某县。这个小县城地处晋西北,大概是由于土壤和气候的关系,地里除了土豆长得好以外,其它农作物很难大面积成活,加之本身就是穷乡僻壤,更没有资金引进更多品种,于是恶性循环,除了土豆什么都没有。
父亲为了教育我,让我去看看那里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就特地安排了一个周末带我去了那里。
县里唯一一家像样的宾馆就是县政府招待所,房间里的陈设非常简陋,只是几个最基本的家具而已,恐怕连现在山脚下的农家乐都不如。我跟父亲到那里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办理了入住后简单地洗漱了一下就睡了,我连周围是什么样子都没看清楚。
次日早晨我就随着父亲进了村,这里是当地条件最差的一个村,在村子里我所看到的一切,只能用“土地贫瘠、破旧不堪”来形容。没有来之前,我在家里曾听父亲谈起过这里的情况,目的也是为了教育我和哥哥而特意讲给我们听的。据父亲说,这里的百姓生活很穷苦,靠几分薄田就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有些人家真的穷到了“几个兄弟只有一条裤子”的程度,谁出门谁穿。
我站在用扶贫组为村里筹来的资金而正在建设的新校舍旁边,看着另一边已是危房、近乎倒塌模样的旧校舍,这一新一旧的对比所引起的反差,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不经意间我瞥见了学校旁边偶尔出现的小孩子们,大概有两三个。他们用一种诧异的、好奇的眼光,羞涩地时不时地瞄我一眼。和他们一身满是泥土、灰尘,小脸蛋被日光晒得黝黑黝黑的模样相比,我当下觉得自己就像个怪物,一个不知道忽然从哪里冒出来的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怪物。
中午我们回到招待所吃午饭,同行的还有父亲的几位同事。桌上的菜不少,煮土豆、炒土豆、蒸土豆……都是土豆,因为他们真的没有别的。他们的土豆很好吃,又糯又甜,可是……吃土豆的时候,在村子里看到的一幕幕还在我的脑海中不停地浮现,我心情不好。
记得有句话叫做“穷则思变”,我想,至少那里终于进驻了扶贫组,父亲和他的同事们为当地人筹资金、建校舍、送课本、运化肥,对于村里人来说,这不正是改变生活境遇的好机会吗?
然而,情况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
父亲有一次从县里回来时非常生气,可以说是失望至极。事情的缘起是,父亲和县里的领导一起把千辛万苦为两个最穷的村子募捐来的化肥运到了村口,刚巧碰见了村支书,父亲交代他赶紧去地头儿喊几个壮劳力来搬化肥,因为父亲他们还要赶着给另一个村子也送去。
父亲说,从村口到田间也不过十几分钟的路,来回半个小时总是够了,谁知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那个村支书还没回来。父亲正疑惑怎么回事儿的时候,看见村支书一个人回来了。他愁眉苦脸地对父亲说:在田头儿的垄上倒是蹲着几个汉子在晒太阳,他们问村支书“扛一袋化肥给多少钱?”村支书告诉他们,化肥是白给的,每家每户都有,还不赶紧扛回去,还跟扶贫组要什么钱?结果,这几个人一听没有钱,就没有一个人愿意来扛化肥了。父亲听说后气坏了,这才对他们彻底死了心。父亲叹了一口气说:“他们穷,也是有缘由的。就这样的心态,怎么可能富起来?”
扶贫组在当地的工作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到了,扶贫组的成员都要撤回来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改变当地的经济状况要靠土生土长在那片土地上的老百姓自己,如果自己都没有要改变的意愿,没有端正的态度和决心,谁能帮得了?正如雪漠老师说的那句话——“其他东西,意义不大,很快就会过去的,改变不了什么。”所以,要改变的是心,只有心改变了,行为才会改变,命运也才会变。穷了什么,也不能穷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