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特别害怕和别人不一样,大家都身处一样的环境,每个人条件一样好像周围的面孔才安全和友善。总是有很多的担心,担心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难看的衣衫,脸上难看的那颗痣,一起和邻居小朋友玩没有最新的玩具来交换,给芭比娃娃买不起可以换装的新裙子。只有一点和别人不一样是好的,那就是成绩排名,所以我非常努力学习,好像得到老师和大人们的夸奖,那么我的全世界就得到了满足。其他方面我努力使自己和别人一样,甚至因为长得白,害怕被别人多看两眼,害怕被老师提问。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乖孩子的童年都活的战战兢兢的。
初中开始,因为青春期长得胖一点了而敏感自卑,减肥又不见效,甚至因为这个有时抬不起头来,尤其对同龄的男孩子,虽然有美术书法和写作的特长,似乎也弥补不了我的自卑。初中我上了寄宿制学校,几个女孩子住在一起叽叽喳喳,倒是缓解了我的一些无谓的担心和“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焦虑,简单点说,就是发现原来自己不是孤岛,她们也有很多优点和缺点,对于缺点也不会像我这么在意,晚上卧谈和偶尔谈心时交流感情会有一些小感动,没有想到会收到她们的鼓励时心里会有小涟漪,虽然长大一些的苦恼多了,但是陪伴和鼓励似乎是治疗我这心思稠密的良药。在周围人看来,我还是善解人意把自己照顾的很好还能照顾别人的小女孩儿呢。
长大以后,人人突然都想变得不一样。我就纳闷了,怎么和小时候的想法完全不同啊,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心变了还是我长大了?大学校园里大家都想着法的张扬个性,坚决不穿同款流行烂大街的衣服,刚春天暖和了一点就有女孩穿裙子,露大腿的比比皆是,男生似乎要有些放荡不羁才是真性情,大家的标准完全换了一套,人人都渴望得到独一无二的标签。大家拒绝中规中矩,拒绝千人千面,拒绝当深闺淑女和只知道送温暖毫无特点的暖男,热衷各种奇葩的行径和忙于参加各种各样大开眼界的活动,或者说,是大开脑洞。
世界仿佛被倒转了过来,我舍友甚至都被我这乖乖女在演唱会上的那疯狂模样吓到了。当然,从大二我烫头发开始,她们就彻底不这么叫我了,从乖乖女变成了闷骚女,在外边没敢全疯但在熟人面前开始放飞自我了。我不追求标新立异,只是在这些风潮的鼓励之下觉得以前过的太小心翼翼了。我也没想到有一天大街上那些为了利润对人们招着小手的广告词居然撬开了我的脑袋瓜。
每个人本身都携带一些疯狂的“基因”吧,都需要在适当的时侯释放自我。也许白天的社会需要一些精致的妆容和规矩的举止,但是夜幕来临,自己深知隐藏的热血和不必让他人理解的小情绪就可以召唤出来了。谁没有一些故事呢,谁没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呢。或许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完美小孩,谁都不是天生的乖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或许羡慕的还是你手里的那杯他喝不到的鸡尾酒呢。
我开始思考“模仿”这个词,它是好的吗?哈哈,成年人世界本来就不是非好即坏,这样说就有问题。在人小的时候,只能通过模仿来学习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才能得到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所以是必经之路,家长的教育可能会左右一些些你怎么想的。长大了一些,脑子里的一些东西开始推翻和重建,但是还没有能力辨别自己的判断是对是错,自我的意识空前增强了,开始忙于塑造自己的形象,急于划分自己的东西,也许年老之后,对于这些东西尘埃落定才能做些许评价,不过都没有用了,而且那是你自己的人生,所以自己负责自己消化反思,没人问你要任何解释,顶多亲近的人替你感怀一下总结一下,悟出一丢丢哲理,再把这些东西和着风散去。
当时很火的《欢乐颂》开播的时候,我们也在议论五美的生活,似乎是把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搬到了荧幕上,其中比较接地气、我比较相像的是关雎尔,为人低调、努力善良、为别人着想为新生活奋斗,也不用刻意地去刷存在感,我觉得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都是不那么起眼的默默努力的关关。虽然并没有那么多的主角光环,但是我们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谁不想展现最好的自己收获彩色的人生呢,关关是很优秀的,大家其实都看的到她在工作上的潜力和对音乐、文学的喜爱,只她是没必要模仿谁和突出什么,安静的做好自己便好,况且第二部关关不是要“黑化”了吗,哈哈,好期待。
其实人在孩提时代大多没什么所求,年轻力壮的时候忙着拥有自己的王国和抛弃模仿,对于自己这棵大树削削剪剪,不再惧怕别人的目光不愿被束缚,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变成一个十足的智者。
至于我,还是个进阶的菜鸟,是敏感多愁的性格让我想这么多吧。
本文正在参与从心,遇见幸福 | 一次可以朗读与听见的心理专题征文,你也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