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如果白天比较忙、事务性工作比较多,晚上回到家后,我一般会选择静静地看看书、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电视,或是仔仔细细地打理那些花花草草,让自己的身心彻底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
然而近日,我却把许多空闲时间用在了制作一本纪念册上。
今年是我们高中毕业30周年。
毕业后,大家天各一方、各奔前程。这些年,疆内的老师、同学还时有联系,但有些同学已30年杳无音信。7月底的3天聚会,一半的同学(20余人)从四面八方回到了母校,有的甚至从国外赶了回来!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数十年后的久别重逢,让我们倍感师恩之情和同窗之谊的弥足珍贵,我们眼含热泪彼此相拥,我们欢声笑语彻夜长谈,在脑海里,在心灵深处,留下了许许多多温暖的回忆和精彩难忘的瞬间。
筹备聚会时,我们便有制作一本纪念册的计划。
毕业10周年时,有同学发起了聚会的倡议。由于当年通讯、交通都极不发达,仅联系到了不到20位老师和同学,有几位同学还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成。那年聚会拍的照片非常少,我把有我影像的冲洗了出来,一直珍藏到现在。
毕业20周年聚会时,因我当时恰在外地出差,没有参加成。同学们给我留了一件T恤衫作为纪念,后来也不知放到了哪里。遗憾的是,那次聚会留下的照片依是屈指可数。
毕业30周年的聚会,我们提前专门与几个爱好摄影的同学沟通,让他们专门负责拍照或录像。
为了重新找回久远的时光和记忆,我们商议:这本纪念册将横跨整整30年!
我们提议大家都来找照片,尤其是那些深深地镌刻着岁月烙印的老照片。这是我们的第一本纪念册(不知道它会不会是最后一本),也因此,它便有了更重的“分量”、更深刻的纪念意义和保存价值!
收集照片的过程,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乐观----毕业30年来,虽然10年、20年时都在聚会,但汇集来的照片却少得可怜,2014年9月份之后聚会的照片才渐渐多了。----为此,我们要感谢班长潘同学,她把班级微信群建立了起来,大家你“拉”我、我“拉”你,陆陆续续才把大多数同学都“找”到了(全班50人,如今进群的老师和同学已达47人)。建群后,每年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聚会,合影拍照是其中的“重头戏”之一。
八方归集来的照片多达1500余张,而纪念册能涵括的不过200张左右。为了把各个时段的精彩时刻保留下来,我利用晚上的时间,一张一张地翻看每一张照片,按个人、高中时期、10周年聚会、20周年聚会、20-30年期间聚会、30周年聚会,分门别类地进行收集、精挑细选和整理;在有些同学无法提供30年前的学生照时,还要将合影中适合裁剪的老照片进行剪裁和处理,争取每一位发来了个人照片的老师和同学,都能同时以旧照和新照的形式“出现”。
10周年毕业聚会时,只去了我们三个女同学。那时我们的老教学楼、我们的老教室都还在(后来不知何时被拆掉了),但是已经破败不堪!我们分别在这里合影,将它们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因为这里,是承载了我们的梦想,让我们的人生启航、起飞的地方……
面对着这些老照片,青葱岁月仿佛重新回到眼前,我几度心绪难平、泪湿眼眶……
为了使纪念册尽量精美无憾,我提前做了个小“策划”,把每一页放置哪个时段的照片,做了精心的构思和设计,图片社只需按图索骥即可。
事实证明,我的“功课”很有必要,不仅为图片社工作人员节约了不少时间,相应的,也大大提高了纪念册的制作进度。
原以为,图片社只需要把我们的照片一张一张倒到相应的位置上,再做些简单的处理就可以了,谁曾想,真的是隔行如隔山,一本纪念册的制作过程,远远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
我曾数次坐在图片社工作人员小李的身边,看她如何制作纪念册。
由于左则有装订线的缘故,首先,她要确定奇、偶数页,并根据具体的页码调整好边线。然后,根据照片的年代和色彩,选择一张适合的“背景”。“背景”上有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元素”(如花、草、白云、线条等等之类的),这些小“元素”需要的保留,不需要的删掉;如想要添加一两个别的“元素”,则还要到另外的图库里去找。如此这般过后,“背景”终于好了。接下来,她再把一张照片倒进来,对照片从造型、角度等诸多方面进行处理。如果这张照片不慎缺了小半个肩膀,她得把另外一个肩膀复制并翻转,“嫁接”到那半个肩膀上去,还要“嫁接”得几乎让人找不到破绽。如此,这一张照片才算完成了。待两三张、三四张、四五张照片都在这一页上“安顿”好,这一页也就制作完成了。.........
我们的纪念册就是这样一页一页地制作着。我这才发现,原来,“嫁接”肩膀、胳膊都只能算是个“小手术”,最夸张的是根据需要,要“嫁接”某个人的一只手.......
之前虽然跟小李认识,但不过是点头之交。这次通过制作纪念册,我才与她第一次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看得出,她的工作能力很强,艺术感觉也很好;最关键的,是她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非常敬业,她会很用心地对待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文字,就像为了保证某张照片的精美和艺术性,她会花好一阵功夫,仔仔细细地”嫁接“一只手、半个肩膀........
为了使纪念册显得更“鲜活”“灵动”,而不仅仅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照片”构成,适当的文字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为此,我花了近一个晚上的时间,撰写了20来首似诗非诗的小文字。
坐在小李身边,我把这一首首文字,让小李一一安放到它们合适的位置上去。
当然,为了使这些文字也是“灵动”的,它们,也分别都有各自的颜色和造型。
或许是比较看重的缘故,我的潜意识是“精益求精”的,每一张照片、每一页的整体设计如果没有达到我的“满意”,我都会提出作进一步的修改、调整。
“我们制作了那么多纪念册,你的要求是最高的。”小李说。
“我们毕业30年就只有这一本纪念册,当然要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少留些遗憾。”我说。
图片社只有三四个人,“活”比较多,小李在接待照像、冲洗照片之余,便整天趴在电脑前做这本纪念册,连“趴”了五六天,才把56页的纪念册全部制作完。
“是不是就可以印了?”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哪里呀,每一个人的脸部还要进行处理,调整光线、颜色,人少的还好办,像这种集体合影,看看要处理多少个人的脸啊?!”小李说。
天呐,原来,还有这么多更细致的功夫!
在百分之八九十的工作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小李给了我一份清样的压缩版,我把它们一一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然后一页页“挑毛病”。
打印出来的清样尽管是黑白的,但每一页的设计已十分精致、唯美,基本达到了我的理想境界。我拿在手上、看在眼里,喜不自禁,爱不释手。
昨晚,拿给潘同学看了,她连说“好,好,真的好!”
对于我努力要求的尽善尽美,她说:“跟你一起工作的人,工作压力也很大吧?”
“如果认为值得的事,我会非常用心;如果不太值得,我也不会对自己要求过高,更不会强求别人。”我说。
对这本纪念册,我自认已尽心尽力,如果能得到大多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有的同学没有参加30周年聚会(其中有的身在母校所在地),有的明确说“不要纪念册”没有交费。无论这些同学出于何种原因,我都非常理解和尊重他们的选择。但在我内心深处,还是感觉多多少少有一些遗憾。
时光荏苒,聚散无常。当人到中年,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纯真无邪的同学同窗情谊,才是最弥足珍贵、最能够温暖我们的。蓦然回首,我不知道有多少青春年华,还被我们珍藏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有多少美好的记忆,依然被一帧帧铭刻在脑海深处?.......于我而言,平凡的日子、平淡的生活是需要一些温暖、一些色彩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自娱自乐,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念想,就像每一次欢乐的相聚,就像这本小小的纪念册.......
希望,你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