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是东汉末年著名谋士,跟诸葛亮齐名。民间传言:“卧龙、凤雏,两者得一,可安天下!”当时的名士司马徽(水镜先生)对刘备也说过这样的话,可见庞统的声名才学非比寻常。
在赤壁之战前夕,庞统只身前往曹操大营,得到曹操的特别礼遇。庞统趁机向曹操献计,建议曹操把战舰全部横锁起来,可以成倍提高战力,克服北方士兵不服水战的弊端。曹操中计,立即听从了他的建议。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庞统的妙策,周瑜就是再精明能干,也不可能在赤壁大战中建立丰功伟绩。同样,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也难于付诸实现。
令人遗憾的是,庞统虽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略,但他个人的运气委实不好,一是他的容貌丑陋,二是他在朝廷命官面前说话不注意场合。他说话时,不会阿谄奉承,总是直来直去,有时还故意顶撞上级官员,全然不顾官员的面子和心中感受。所以,那些高官们心底里并不喜欢他。他到江东求取功名时,跟鲁肃交厚。鲁肃被他的才学折服,有心要成全他,三番五次向孙权大力举荐庞统。可孙权嫌他傲慢,坚决不肯录用。庞统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到荆州投靠刘备。刘备见他夸夸其谈,心中不喜,以为他也只是一般的儒生,只封给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庞统无奈,走马上任。最后,庞统凭着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做到了刘备军团的副军师之职。实际上,庞统的地位跟诸葛亮不相上下,两人平起平坐,一起参赞军政大事,成了运筹帷幕,决胜千里之外的大角色。
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后,打算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诸葛亮、庞统一起制定了谋取四川,以图霸业的战略决策。庞统作为第一谋士随军进发,伴随刘备左右,时有妙策。庞统洞察了当时的利害关系,深知兵贵神速、出其不意的道理,他力劝刘备摆一个鸿门宴,在宴席上捉杀刘璋,然后趁乱取事,可一举夺取成都,以最小代价博取最大的利益。
就当时的形势来说,那是上上之策。可刘备却碍于面子,为了所谓的仁义,断然否决了他的建议。庞统之死,刘备在间接上要负责任。如果刘备听取了庞统的建议,就不会有后来的落凤坡之败,庞统更不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庞统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即将在天亮之时绽放灿烂迷人的光彩,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却把这朵美丽的花蕾扫落于地。庞统死时,年仅三十六岁,令人惋惜。
刘备失去庞统,等于失去了自己的左膀或右臂。我们知道,一个人失去一只手臂,完全是一个残废的人,其损失不可估量。刘备最后不能一统天下,这与过早失去凤雏庞统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庞统不死,则不可能会有关羽荆州之败。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留守荆州,以他们超乎常人的才智能耐,完全可以轻松地守住荆州。不管是虎狼一样的吕蒙,还是少年天才将领陆逊,都休想打荆州的主意。即使诸葛亮、庞统两人都没有留守荆州,就算刘备集团失去了荆州,也不能从根本上伤了蜀国的元气或动摇蜀国的根基。如果关羽失去了荆州,有诸葛亮和庞统从旁相劝,也许可以劝住刘备不要贸然发兵攻打东吴。即使劝不住刘备,刘备要亲征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刘备必然会带上庞统或诸葛亮,如果两人当中有一人从旁参赞军机,陆逊就是再聪明绝顶,也讨不到丝毫的便宜。如此一来,刘备哪会有彝陵之败?蜀国哪会轻易损失数十万精锐之师?
如果庞统在世,在北伐期间,跟诸葛亮各提一旅之师,两路大军同时伐魏,遥相呼应,互相策应,司马懿就是有三头六臂,哪能抵挡住蜀国两路生力军的大举进攻呢?
庞统之死给刘备集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刘备没有料到的结果。唐朝大诗人杜甫写过这样的诗句来痛悼诸葛亮:“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实,此诗的最后一句,用在庞统身上,似乎更加准确。
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的运气好得很,同时兼得了卧龙、凤雏,按理完全可以问鼎天下,实现宏图霸业。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犹如舟行险滩,稍有不慎,即可颠覆。庞统早亡,诸葛亮英年而逝,这是谁也不曾料到的结果。后来的形势发展更是急转直下,导致蜀国无法掌控命运。
蜀国,刘备一手缔造的国家,最终被钟会、邓艾率领的大军攻破。蜀国大将军姜维虽然忠勇,也颇有急智,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和遗志,三番五次出征伐魏,但他不能力挽危局,挽救蜀国。姜维忘记了,他的师父诸葛亮纵有鬼神莫测之机,尚且不能撼动魏国,他这位小徒还没有完全学得师父的真传,更难打开局面。蜀国被司马氏所灭,那是早晚的事。只可惜先主刘备同时拥有诸葛亮和庞统两大绝世高手,没能续写神话,创造奇迹,不免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