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Chan——青少年成长导师,10年国际教育专家,对比研究中外教育及体验教育,倡导“在经历中成长”。
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40篇
相信不少人看过《情绪的力量》这本书。情绪虽然在表面上看是无影无踪的东西,但是,它是有实实在在的力量的。例如,我们很小就听人说:“化悲愤为力量!”这里的“悲愤”就是人的一种情绪,而它,可以转化为我们继续奋斗的推动力。
同样,我们生活中的情绪也是有力量的。举个我身边的例子。
印象比较深的是侄女读六年级那年的寒假,我回老家过春节,看到她皮肤黯然无光、身体瘦削的样子,我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她与读五年级时的样子判若两人呢?
后来了解到,侄女到了小学六年级学习变得紧张起来,成绩有些退步,但平时晚上吃饭我哥与嫂子与她聊天的内容动不动就是“这次考多少分”“人家孩子怎么那么听话” “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哥嫂本意是好的,总想着能抽点时间中教育一下孩子,但在侄女看来,这是“挨训”。为了提高成绩,侄女还去补习,可是进步不大,她心里觉得压抑,但又不知道怎样去宣泄,久而久之,她甚至不想与她爸妈一起吃饭,或吃饭时“圂囵吞枣”般应付过去了事……
从我侄女这个故事,大家读到了什么?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情绪的力量!
我们生活中的情绪也是有力量的。
大概很多人曾经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身处一种有压力、紧张的状态下时,你会感觉到食欲不振、头痛等身体上的反应?!这就是你情绪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你身处一种情绪当中,但你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去把它转换掉,那么,这种力量就会通过其它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头痛。
在青少年儿童身上亦是如此,TA虽然年龄小,但也有情绪、也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等心理体验。当TA的这种情绪体验不能顺利被转化掉的时候,就会在其它方面表现出来。
例如我侄女的情况,她对我哥嫂有情绪,但这种情绪既没有被宣泄出来,也没有被合理的转化掉,就出现了她食欲不振,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
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能量是不能够自己消失的,它只能被宣泄或者转化。
那么,当我们自己的孩子内在产生情绪,并影响了他正常生活的时候,作为父母和长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合理的让孩子宣泄或者转化掉自己的情绪?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呢?
我觉得大家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办法:
1、说出来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宣泄情绪的方式,如果孩子有情绪,就让他直接表达出来。
当然,这里的“说”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让孩子不分时间、不分地点、见人就说,而是要有计划、有策略的让孩子说。
首先,你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众目睽睽之下肯定不行的。
其次,你还要给孩子找到一个TA觉得安全的人,再让TA说。其实,在孩子的心目中,有时父母并不是最安全的人,这个人也可能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自己的叔叔、姑姑……
最后,待孩子表达完自己情绪后,你可以不认同,但你要接纳,让孩子能感受到TA是被理解的,这比你是否认同要重要的多。
二、写出来
能直接说出来固然好,但有些孩子就是不善言辞,他们在同龄人中表现的相对比较腼腆,害羞,不过,这并不影响TA情绪的表达,我们可以让TA写出来……
比如,侄女接受我的建议后来开始写日记,而且越写越好,作文还获得老师的表扬,字也写得好看。比如,有的人爱发微博和微信,不少也可以起到宣泄自己情绪的作用。
写的时候,不仅是记录心情,也是整理自己的思绪,让自己潜意识里面的碎片完善好提升到意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对自己心路历程的一个审视。当一个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情绪时,TA会对自己的处境、状态清晰许多……
三、画出来
每个孩子从一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有的擅长书写、有的擅长表达、有的喜欢画画。
情绪的表达和宣泄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说出来,也不喜欢写日记,那就让他画画吧。
需要提醒的是,幼儿在家里墙壁上的涂鸦,不仅是一个好奇,其实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此时,家长即使心里有万般不愿意,也需要心平气和接纳和欣赏孩子这种涂鸦行为。
四、动起来
如果以上都不适合你的孩子,这一种估计就不会不适合了。
可能你见过这样的孩子,TA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走到哪,都爱捣蛋或捣鼓东西,甚至,他还喜欢打架,弄得旁边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儿。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是因为TA内在的情绪通过“动能”宣泄出来,TA内在有情绪,但又无法释放,就只能通过这样破坏的方式呈现出来了。
既然情绪可以通过动能转化出来,那么,家长多带带孩子们去做运动,比如跑步、打羽毛球、爬山都行,这样,既宣泄了情绪、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微信号:godf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