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买了这本书大概有半年多,之前断断续续看了一半,再想看的时候发现那一半已经忘的差不多,索性重新来看。
这本书的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本书以抗日为背景,讽刺了当时留洋的高级知识分子,也就是男主人公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报负,他虽善良,但是有致命的缺点,没有自我,处处迎合女人,性格懦弱无能,总是依附别人才能找到生活的出路。作为那个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他是不被敬佩的,我觉得他是一个生活的弱者,作者借此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令我敬佩的是作者,文章中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我有些地方并不明白,可能知识水平达不到那个高度,但是作者的文笔该称一绝,英文,法文,如果不注释肯定是不认识的。
之前读过杨绛的《我们仨》,大概了解了钱老一家三口不仅仅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还是非常有爱的一家,志同道合,虽然早些年生活清贫,但也乐在其中,与《围城》的故事恰恰相反。
我个人觉得既然走进了婚姻这座城,就尽可能的好好经营,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归于平凡,而不同的是,我们怎么样把平凡的生活过的与众不同,这是需要好好思量的事情!
大家有时间可以读一下《我们仨》再读《围城》,这样可以对作者更加了解。
推荐指数:5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