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留学两年多里,总是惊叹着每天都接收“正能量”。好的是,我总能被周围的事情感动,不好的是,我光顾着感动了,忘了要学以致用。
于是,
我就这么一直处于“正能量” 感动中......
碰见具体事情,还是会压力大的不行,瞻前顾后,想东想西,怕这怕那。
就比如回德国的这三个月,我的论题方向都没有确定,于是我无心做饭,生活粗糙。每天吃的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满足基本的脂肪蛋白质碳水供能就能活了。
比如......啊哈,傻事太多了,就不列举了。那么我今天想记录什么呢?对,我的房东太太。
我的房东太太明年就70岁了,还在工作,离婚
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女儿的丈夫今年得癌症去世了,大儿子年近四十谈着女友,小儿子因为眼睛疾病,不能继续做厨师,要接受残疾人职业培训,因为过几年他会失明,在我租住的一年里,他一直过的是日夜颠倒,打游戏,抽烟的日子。
房东太太每周过来帮儿子打扫房间两次。
怎么样?听起来是否很糟糕。
可是她总是积极乐观,是发自内心的坦然面对一切噢。
(我的积极乐观很多时候是自己为了鼓励自己而产生的假象)
昨天我告诉她我现在的处境,由于公司项目的不稳定等等,我的合同都是三个月一签,就涉及到租房子等等一系列事情,其实也不严重,但是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快到流离失所的地步。我告诉她我这两年 过得太不安稳,常常面临这个月不知道下个月在哪这些问题。
她告诉我不要担心,不要想太远,一步步解决眼下的事情。并且答应为我保留房子,等到公司明年确认了和我什么时候开始签合同。
这是我这最近发现“沟通”的神奇作用。
我自己真的有许多问题,不善言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多时候遇到困难都是自己扛着,考量这个那个,不喜欢寻求帮助。说的难听些,是太高估自己,觉得靠自己可以解决一切,异想天开。
独自留学在外的两年里,好似走向了一个小极端,把自己与社会隔绝开,一味的追求独立独立独立,给自己筑墙,围得紧紧地,差点成了井底之蛙。
慢慢的,有人敲开了我的砖,
我也尝试着去做一些“非独立”的事情
我承认了,独立与群居 对我来说都需要。我该自己创造正能量了,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对吗?
我们应该经常把根深蒂固的思想拿出来反思,好的继续用,不好的就扔了,20岁的时候自己定下的观念也许适合20岁,但是否适用于24岁? 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