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写了一篇《我是如何阅读的?》在简书上发表,被11个专题收录。那篇文章发布了有3个月,现在每天都还有人阅读,还有人点赞,阅读量差不多1700。虽然对比那些10+的阅读量还相差甚远,我却得到一种鼓励。原来我的阅读方式还是可以给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的。于是,我今天又想写写:我是如何自学的。但愿不会写成是班门弄斧的说教,我只是分享一点小小的经验。
我真正会学习是大学毕业之后,之前那些学习都是云里雾里,很多都是为了考试。说是大学,其实我只有大专学历。我在毕业的前一年才开窍,才知道想学什么,怎么学。但是,我面临毕业,面临着不能再上学的困境,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毕业前一年我21岁,在这个年纪知道了如何学习又不得不戛然而止,还要找工作,那时候的我是很迷茫的。有很多同学选择了自考,自考一个本科学历,以求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感觉体面一些。我当时也报了自考,可是当我拿着那些无聊的考试复习资料,学习那些我都想吐的东西,我放弃了,我一次都没去考。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依然只有大专学历,我为自己这个决定庆幸。虽然我没有自考,可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
那我是如何自学的呢?
第一步:学我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
如果你学的不是你所喜欢的,就算这个领域的大师来给你讲课,你也不会吸收。就像我看着自考的书本,我真的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我记那些语法干嘛?(我学的是英语专业。)我就算考过了语法,我依然不懂语法。我背那些政治书干嘛?我压根不会从事跟政治有关的工作。兴趣是第一步,它会促使我们内心的渴望,你会很想了解它,之后方法和材料就自然会出现。如何找到你喜欢的东西?那是另一个话题了,在这篇文章里就先不做探讨。我毕业之后用来取代自考的是学习古筝。虽说我在古筝方面没有得到什么成就,可它教会了我专注,在音乐里寻求平静。这让我一辈子受益。现在我还发现,古筝的学习还为我的写作提供了灵感。
第二步:先自己体验一下
如果是我的老读者多少会知道,我有一条比较铁定的原则:保护好你的第一感受。
什么是第一感受呢?
就是在接触一样新的东西时,不去看任何的理论,不去看任何的经验分享,先让自己在“无知”的状态下去体验。
老师、有经验的人的方法都是他们自己摸索出来,那些可能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但是,你不是他们。你天生就有自己的感知能力。当你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你有很多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来自于你自己的摸索。第一感受的体验非常原始,它能够激发你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和敏锐的直觉力,以及最纯净的内在体验。这股体验在没有理论的干扰下,它是难能可贵的。它就只是体验,没有章法。如果你足够纯净,悟性足够高,你或许就可以自创一套理论出来。这就是创造力的开始。往往那些别出心裁,独树一格的发明和创造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步:把“问别人”这种意识转变为:“我不懂。我需要自己找答案。”
这一点至关重要,这能锻炼个人的独立性。独立性并不是孤僻,不与人交往,而是一种保持内在的觉知,你做起事情来是有步骤、有策略、有效果的。“问别人”会给我们省下很多时间,这是肯定的。可别人给的答案也许是正确的,也许是不正确的,不管怎样,那始终是别人找到的答案。而你在得到答案的同时,你也在失去,你失去了寻找答案的过程,一种又可以延伸出更多惊喜的过程。就拿写公众号为例,我是从2015年12月开始写的。那时候压根不知道怎么排版,可我从来没有问过任何一个人。这并不是孤傲。是我给自己设立一种意识:我不会,我应该怎样才会?于是,我开始自己摸索,虽然我用了很长的时间。但是,这个过程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为自己一点点的新发现而惊喜。我得到一种满足感。“I can do it!”从而也得到了一种自信。
第四步:自学工具
我一直都说,现今时代没有笨人,只有懒人,因为这个时代的资源共享实在是太丰富了。这一步其实就是延伸了第一、第二步的自行体验之后,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和瓶颈,就是要外求的时候了。外求工具有三大类:
书籍
网站
人
书籍
这是我自学的最大的资源库。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书籍的出现呢?那是为了传播。传播知识、理念、技巧、甚至是情怀。人不是孤立的,他必须要建立在很多联系上。从书籍中,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观点和视角,从而能帮助你抒发和传播你自己的东西。自学由始到终其实就是一个能力构建的过程。书籍的阅读无疑是能力构建的基石。我说的是基石,还不是全部,因为它还得行动。如何阅读,这又回到那篇文章了,这里有答案:我是如何阅读的?
网站
网站我又把它分为:搜索引擎、主题视频、整套课程
搜索引擎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我想很多人都会这么认为。它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又在一点点腐蚀人类的平静和现实的人际关系。在自学方面,当然是要发挥它的好处。它的好处在于它给很多人提供了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比如,很多的搜索引擎就是我们自学的“老师”。又拿公众号排版来说,刚开始,我不知道怎样才可以做到“左右留白”的视觉效果。我们有百度啊,在百度输入这个问题就有很详细的,手把手教你怎么操作的步骤了。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知乎、google等等。学习用这些搜索引擎一点都不复杂,只要把你脑海中出现的问题写上去,它们准会把你带到你想要的答案。大到天文地理,小到怎么做一道菜,应有尽有。
主题视频
如果你想系统地学习某一种专业的知识,还有很多讲课的平台。比如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YouTube等等,这些都会有整套的针对某个学科的学习。我曾经在可汗学院看了一集数学教学的视频,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如果我读大学的时候有这样的学习资源,我数学就不会不及格了。
另外一个是个人的演讲。目前做得最好的平台无疑是一席和TED talk。这样的演讲真的就是一席的slogan:“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牛人,他们在某些领域专注了很久,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那么如何让这些成果和经验流通起来呢?这些平台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我们无需坐个飞机到全世界去聆听这些大咖的一席话,我们坐在电脑前面就可以听到。
最近,我在一席上听的三个演讲又拓展了我的视野。一个是段清波讲的《秦始皇帝的理想》,他曾经在秦始皇陵做过10年的考古工作。他对秦始皇陵的研究让我们开始用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位很受争议的皇帝。另一个是琵琶演奏家吴蛮。她讲述如何把中国传统乐器融合到西方乐器中去,创造出富有西方格调的蓝调音乐和爵士音乐。这让我想起很早之前看过的一个古筝演奏家常静的演讲。她们俩学的都是民乐,也都有跟国外音乐合作的经验,都同时提到了外国人在玩音乐时候的“即兴”。这让我又加深和认可了“即兴创作”,因为在我的写作课里有一个“即兴作诗”的环节。还有一位是台湾优人神鼓的创始人刘若瑀的演讲:《时间之外》。她让我知道可以用打鼓(艺术方式)来让在狱中的犯人有了新的生命追求,让他们在出狱之后能够融入社会,重获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信心。种种的这些,中外的演讲视频我看了很多。它们让我大开眼界。这些人在某个领域的默默坚持给我带来那短短一个小时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我敬佩他们,让我看到世界的丰富,而这看了之后肯定也已经丰富了我自己的视野。
人
人这一工具就把我们那些在空中的联系拉到地面。比如,和某位老师面对面的学习,和某些朋友面对面的聊天,探讨一些话题。我们很容易会沉迷于网络工具,因为那里没有人会给予我们反馈,即使我们有不认同的声音,也无法说出来,顶多是就找到那个叉叉的地方把它关掉就是了。但是面对面的探讨就没那么容易了。你不可能一走了之,那样会很不礼貌。这时候就开始锻炼一个人的谦卑了。谦卑在自学中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观点都是对的,觉得自己学的已经够多了,那他会很狭隘。人的这一工具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需要做到“平衡”。当你依赖网络学习久了之后,你会发现和人的交往会越来越难。因为你习惯网络通过筛选之后留下来的精华,你可能包容不了一个现实中有缺点的人。但是人的工具,不单单是要追捧那些大咖类的人物,同样也可以是各色各样的人。在这一步,你有可能不是从这个人身上吸取什么,是你和某个人交往的过程中,你自己反省出了什么。这也是一种自学。
第五步:归纳、整理、系统化
学习如果没有归纳和整理,做不到系统化,它就像一盘散沙。你会越学越累,越学越无趣,最终放弃。归纳的方法有很多,我最喜欢用写。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视频,和别人交谈完,我都可以把这些写出来。写了之后,也可以用讲的。这样你就会像一席和TEDTalk里那些大咖一样演讲。那观众从哪里来呢?
即使没有观众,我们也可以。
我散步的时候就会一个人演讲。我没有准备演讲稿,我就是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但是我是有主题的。一个人,一边走,一边讲,我会想象我前面坐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听我的分享。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很傻。确实很傻,从你身边走过的人可能会觉得你是个疯子,自言自语。但是,何必去理会这些不了解你的人呢?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有什么成果,需要站在一席或者TEDtalk的讲台上,我想我会很自如,因为我一直都这么做着。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那些零碎的东西整合到一起了,你在整合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有了新的理解。有些你从来不会表达的词句在整合的过程中自己跳出来了。这就是自学的过程,你的能力在一天天地发生变化。
第六步:真诚地和我的服务对象互动
自学好像听起来是封闭的,独行的,怎样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呢?我前面说过了,人不可能孤立出来,我们始终需要一些联系。检验成果的最好办法是和我的服务对象互动。作为写作者,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那你的服务对象是谁呢?
举几个例子:
老师——学生
父母——孩子
丈夫——妻子
餐饮老板——食客
摄影师——被拍者
甚至是——人——大自然
......
说白了,就是你所学习的所面向的需求群体或者整个地球。比如治理环境污染的,面对的不仅是人,还有大自然。上面的例子,服务对象是相互的,不是单向的。和服务对象的互动会激发我们继续探寻,继续在某个领域精益求精。
这个时代,学习不再是局限于学校,不再局限于一个讲台,下面的学生只是听,学习的人应该自主地动起来。学习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公平。可汗学院的出现就是这样一种发展态势。我庆幸自己还没有错过这个时代,当初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我无法再在学校里继续学习,可是后来社会发展给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学习机会。学习的方法有千种万种,专注于某个领域,老师和别人的引导是一部分,最终要出成果的必须要经历自己的摸索和实践。这个过程永远都是学习、遇到困难、停下来、反思、学习、再遇到困难、再反思、再学习......
这篇文章是我的小小经验,它也只是一海之珠。在人生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在摸索。前提是,你喜欢学习,你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而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仍然是大专文凭,我毕业的学校一点都不出名,可我一点都不因此而感觉低人一等,因为我喜欢学习中的我,而非拥有某张学历的我。如果你还在因为学历不高而感到自卑、沮丧,或许你可以阅读之前的这篇文章:《学历低,并不能妨碍你成就卓越》
祝福大家!
夜莺
一只用文字唤醒人们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