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良药。这跟运动一样,运动也被视为良药。运动也可以放松心情,对机体有好处。哪个更厉害一点,就见仁见智了。
我们中国人有句话:是药三分毒。没有副作用的药是不存在的,药品说明书的规范,副作用必须明示,搞不清楚也要写个未知,不能说没有。
幽默也是这样的,如果把它当成一种药,那么就要按药品说明书的规范。
当然下面的观点,不一定对。
我记得以前我在理性群中说了一句话:幽默与讽刺只有一线之隔。这是我不敢随便开玩笑的原因。
幽默的副作用来自于它的攻击性,幽默天生具有攻击性。
它是靠制造错位并可能选择叠加夸张从而展示荒谬来引出笑意的,一般来说,会有一个承受攻击的靶子。
所以要避开副作用,需要把握好分寸。
小时候认识一个幽默感非常强的人,走到哪里都是笑声一遍。所以我认为这个能力有比较大的天赋成份,我看到有的文章,也持有这种观点,幽默感至少有一半来自于天赋(幸好幽默可以感染,否则我这样没有天赋的人会活得很苦)。
现在回想起来,他从来没有把靶子定在听众之内,我想这是一个好办法。
界定幽默的内涵也有助于防止发生副作用。
广义地说,一切引发笑意的行为都可以称为幽默,这是从形式上来看。
但如果我们只想利用其好处,就必须收窄其内涵。
这里可能主观意识作用比较大,主观上就不能用讥笑他人的意愿。我想这样就足以在大部分情况下避开副作用。
一般人的幽默,其实主要是引起莞尔一笑,这已经足以放松心情。
攻击性并不明显,甚至觉察不出来。
所以,如果要研究幽默的攻击性,以商业幽默作为例子会更好一些。
我把相声脱口秀小品等等,称为商业幽默。
商业幽默的攻击性非常明显,因为它要制造的效果不止是莞尔一笑,那样就挣不到钱了。要让人前仰后合才好。
对口相声会把对方作为靶子,不敢把观众作为靶子。
逗哏是攻击者,靶子是捧哏。当然,现在的对口相声中,也有过程中捧逗互换的情况。
单口相声和脱口秀就要麻烦一点,这个靶子定在何方比较合适?
自嘲是可以的,在平常的幽默中,自嘲也是常用的方式,也有观点很赞成这种作法。
但对于商业幽默来说,形式太单调是不利的,天天自嘲,次次自嘲,恐怕就要门前冷落了。
所以我们看到,演员常常把靶子定在社会,批判某种不好的社会现象。
有观点认为周立波经常黑政府,我没有看过,不知道,想起来,这可能是因为他把靶子定在一些社会现象。
作为这种艺术的规律,他需要这样作。当然会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他自己可能主要依据商业效果来取舍。
顺便说一句,西方国家中,有一个固定的靶子,就是政府,还有总统这样的高级官员。
知道商业幽默有强烈的攻击性,必须有靶子,就能理解为什么西方的脱口秀那么喜欢拿总统等来开涮了。美国甚至有专门涮总统的频道。
第一这样安全,第二这样幽默的效果好(所以挣钱多)。
但这样有好的社会效果吗?这也许有不同的观点。
我想是有的,因为给大家带来了笑声,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能起到监督作用,那已经是额外的收益了。
所以,政府和高官可以批评,其意义可以延伸。社会大众的心理压力可以得到经常性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