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永康
一位作家说过,大海风平浪静,但你怎么知道海底就不波涛汹涌。这话说得太好了,语文课就像大海。每学期差不多要听110堂课,15年了,我大约听了3300堂语文课。我不得不、不敢不也不愿不承认,里面99%的课——甚至更多,一切看似正常的语文课,望过去犹如大海,学生风平浪静,教师导入讲解小结过渡升华……也风平浪静,教室里的一切都风平浪静。但我很多时候,全身心地感觉:学生在哪里?在哪里?你一定会问,学生不是在你眼前吗?不就在上课老师眼皮底下吗?错了,错了,除了发言的、朗读的,大多数学生只是坐着,不说,也不读,甚至不动,让你看见了他的风平浪静,看见他的乖巧与听话;但是,他的心,早已飞到他的海底世界,他在那里波涛汹涌,他在那里生龙活虎……
是的,所有的学校课程,在我看来,没有比语文课更最危险的。危险在哪里?在于母语每一个人生来就会。莫言没读完小学,照样拿诺贝尔文学奖。一个不识字的中国人,东南西北做生意,赚生活,口语交际可能超985高校的中文博士。危险在哪里?在于很多孩子都心知肚明,语文课上不上差不多,课后完成作业,再读读书、写写文章,考试就有保障了。危险在哪里?在于我们过分相信自己的教,进而相信自己讲语文,学生就会语文;进而相信自己问语文,学生也会语文。危险在于我们明明知道这样很危险,但我们的语文课还要这样教这样讲这样问;危险在于,学生明明心知肚明但每一天还要这样风平浪静这样乖巧听话。面对这样的“语文课”,习课堂大声说:不!
章老师的习课堂,学生忙得很——任务一,学生读课文,读词语,读多音字,读长句子,读课文。读了10分钟。任务二,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抄写12个词语。老师说:学习开始,计时6分钟。提前完成的奖励读一首古诗《小儿垂钓》。然后听写词语2分钟。任务三,学生读第2至第6自然段,再读3个关键句,老师领读后,学生再读这些段落。学生读了8分钟。任务四,完成思维图。老师又说:学习开始,计时5分钟。
这堂课,学生生龙活虎,学生波涛汹涌。
每一节习课堂,学生都这样忙碌。它让我想起翁卷的《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春种秋收,这是真理。
建刚在电话里无不兴奋地告诉我一个事件:最近的一次习课堂研讨活动,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提前2分钟下课。铃声还没有响,一群学生举手,问:“老师,我可以喝水吗?”
这是怎样的语文学习!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读得小脸通红,读得小眼发光,现在风平浪静了,他想起了喝水,他需要补充能量。
这多么像一名农夫,大干特干,然后闲下来,享受水、阳光和空气,还有粮食。
语文课,就应该成为每一个学生自己的那片田。语文课的风平浪静,就好比是要一个农夫放下锄头,日日去守株待兔。这样的风平浪静,怎能让人心里平静!
习课堂有理,有学理,学理在哪?
一是课程教学作业测试一致化。这很拗口。简单地说,就是学什么考什么——大家更喜欢反过来,考什么就学什么。两者基本一致。大家会说,这是老师的事。不错,但,这更是学生的事。你看,原来语文课上老师讲,老师问,就是不舍得让学生读书做题。结果,学生都要课后读、课后做,做的题老师课上又不一定讲到,即使当时讲到,学生当时也未必听到。可想而知,语文课后的任务,学生有多么困难!换句话说,学生的负担就这样重上去了!因此,课程教学作业测试一致化,这个复杂的一致化,对学生来说,就是天天要做的事,就是每一天都能及时完成的事,就是天天觉得胜任开心的事。一句话,这个复杂的一致化,恰恰是每一个学生天大的事!
二是当堂完成,真实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在老师眼皮底下做作业——广义的做作业,包括读书、背书、讨论、写话、写作。课后的学习,也是学习,但学习未必发生——倘若是抄来、借来就更不用说了。真实的学习,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对结果负责,对自己负责。负责,才是真实学习的核心与灵魂!我一直梦寐以求有这样的语文课——每一个学生都在用小眼美美地看语文,每一个学生都用小嘴甜甜地读语文,每一个学生都用鼻子香香地嗅语文,每一个学生都用耳朵萌萌地听语文,每一个学生都用小手慢慢地触摸语文,每一个学生都用心灵耐心而又焦急、沉静而又热烈地贴近语文……现在,我看到了,或者说,正在看到,这样的波涛澎湃,这样的丰富多彩,这样的光明灿烂,正在走来,走来。这就是习课堂。100%的孩子都会投入的语文课。真的语文课,一定是100%的孩子都会投入的课堂,这是学习的天堂,这是学生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