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比较懒,没有仔细去想,当然也有些逃避,毕竟是失败,心里总是有些抵触情绪,不太想去总结。但是做了三年,总得给自己一个交代,也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节奏的把控
不明白在什么时候该做些什么。这就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什么都去做,人员力量分散,二浪费较多时间在对应阶段我们本来不需要做的事情上面。具体到我们曾经在创业初期花费较多的精力在宣传推广以及参加一些媒体活动,这些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曝光,也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棒。但是这些也影响到产品的进度。关键的是那个阶段,并不适合大规模的曝光自己的产品,产品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其实曝光的机会总会是有的,关键是不是自己适不适合在那个时间点,进行曝光。事后想起这些事情来,发现自己绕了一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同时由于人员精力分散,没有办法把一件事做好。
那么,什么样的节奏才是对的呢?具体我也不知道,对每个团队也不一样。最好自己的节奏能够配合上融资节奏。大致是先验证产品的价值假设,该阶段应该重点全部放到产品上,确保自己做的产品能够给用户带来价值,发展一些种子用户,根据用户的反馈快速迭代;然后验证产品的增长假设,这个阶段,切记进行大规模的宣传,要看看产品本身是否能够自然吸引一些流量,在产品中增加一些自增长的设计;验证产品的推广策略,可以在一个地区或者网上做实验,重点在于找到能够可复制的推广策略;最后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推广。
其实节奏最关键是明确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每个阶段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目标
我们通常不会提目标。譬如我们要做到日新增1000,做到同类app中全国第一。
这样的目标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它没有对目标进行具体的分解,导致下面执行的人还是不知道做些什么,虽然看起来有个目标;事后达不到目标时,也没办法复盘,找出做不到的具体原因。我们经常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不到,或者找一堆看似相关的原因。套用一句话"如果你不能量化一件事,你就不能增长它",同样如果你不能找出失败的原因,你也就没有办法持续改进它,找到更好的方法。
学会分解目标,让对应的人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到什么程度。同时在具体操作完成目标的时候,尽量给一种手段或者方法更多的时间,尤其是对于推广,你需要弄清一种方法为什么不行,不要多种方法一起用,这样你有可能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你所尝试的方法到底为什么不行。这样是为了便于你能够清晰地定位出到底哪种方法是有效的尝试,它有效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这里的主要思想是你能清晰地知道why it works or not。
技术
原先我以为我们可以在技术上做些妥协,创业初期嘛,大牛一般是不太愿意加入的,而且大牛也不大愿意跟你一切探索,刚开始产品方向总是变来变去,做的事情技术含量也不是那么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招一些技术水平不是那么好的技术人员呢?为此,我们甚至招了一些刚毕业的没有太多项目经验的开发人员,想到他只要能做出来就好,同时寄希望于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会不断学习。
这样带来的问题是项目进度总是延迟,毕竟他们需要边学习边做,同时你的一些产品设计可能无法完成。但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由于项目经验的缺乏,无法在刚开始开发的时候考虑的较为周全,这样你会发现产品越往后迭代发展,bug一堆,致命的是最后你甚至没有办法修改,修改一处总是带来一些莫名其妙的bug,让你心力憔悴。此外,你还会附属带来一个致命的问题,你突然发现你招不到好的人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在招聘的过程中可能依赖你先前招聘的这个人,但是他可能无法鉴别出更好的人,而且他也没办法为你带来更好的人,同时他自己和招聘来比自己能力强点的人的共处也是问题,毕竟谁也不想自己招一个人过来,然后每天跟自己说自己哪块哪块代码写的有问题。
个人建议,刚开始最好找一个好的技术合伙人,次之,可以借鉴一下,千金买骨的故事,宁可花更多的钱招一个好的技术,也不要用同样的钱去招两个一般的技术。一个好的技术有时,他的生产力不是倍增的,他可能一个胜过多个,而且后续可能为带来好的技术人员,毕竟能力强的人总是想和能力强的人一起工作,人才也是有马太效应的。
对所做事情的认知
最后这一点,其实谈不上教训,更多的是我自己对创业的一些理解。个人一直将创业看做实验,就是在不断地trial and error的过程中,找到一个可行解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地试错过程中能够一步步加强对所做事情的理解和认知,破除那些似是而非的假象,让自己的认知不只停留在常识上面,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这件事,永远只停留在常识层次,而不能通过不断地认知,产生见识和洞见,其实对创业本身来说是一种失败。
祝仍在路上的小伙伴们一切顺利!明天会更好!
** 以上所说,只是一家之言。**
** 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联系获授权,感谢您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