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午 ,下班的时候,在大街上忽然看到一个住着拐杖的花白头发的外国老人。背着包在慢慢行走。
我忽然就被感动了。
我不知他来自哪个国家?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更不知他的身上发生的风雨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热爱生活,热爱旅游。
不然,也不会漂洋过海来敦煌。
由这个老人,我又想起了前几年遇到的那个英国老人。
他的故事,我曾经给很多人讲过,也曾写过一篇文章。依旧无法忘怀。
我们说,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而,这样的旅人就是榜样。
(二)
那还是我在快递公司,遇到的事儿。
我刚去,就来了一个老外。他要寄走他的自行车。
他是一个高个子的两鬓斑白的英国老人。大约年近六旬,眼睛深邃而布满慈爱的光芒。一双运动鞋写满了风尘,腰间紫红色的挎包似乎也述说着一路上的疲惫。他是来敦煌旅游的,算似乎一个另类的“驴友”。每年来敦煌旅游的老外多了去了,像他这样的,不多。因为他会说汉语,所以我们之间还聊了很多。
他的名字叫罗伯特,家在上海。娶了一位中国妻子,也有孩子。还说孩子的普通话很标准,经常给他纠正发音呢。
可以说他是上海一个中国通。除了对中国哲学和中国古代汉语他不是很懂之外。对于别的,他几乎和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上学时,我的外语很差,也没有机会和外国人打交道。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的和一个英国人交谈。他非常坦然,给我讲述了两个月以来的经历。
他说两个月前,他骑着自行车从上海出发,一路西行,来到了敦煌。我惊讶极了。上海到敦煌,多么遥远。对我而言骑自行车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事儿。即使骑自行车到瓜州,都不敢尝试。
别说那么遥远的路程了。当我问他这么大的年龄了,为什么不坐火车或者飞机旅行时?
他说,他在上海居住了几十年,但一直没有来过中国西部,很是向往。走马观花又不是他喜欢的,为了更详细的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他选择了骑自行车旅行。这样不但自由而且可以更真切的感受当地的风俗。他还说,这有可能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因为从敦煌回去之后他就要回欧洲了。在那里安度晚年,叶落归根。
我理解了一个老人的愿望。那个老人说,他正骑着自行车走在从玉门到瓜州的路上,经历了一场大的沙尘暴。那阵势他平生从不曾经历。
说这段经历的时候,他很激动,还打了许多手势,以弥补语言叙述的不足。像我是本地的土著,对于沙尘暴已然是见怪不怪了。可,对一个老外,还是第一次经历,自然是非常的震惊了。 那些日子正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我们这些上班族也是一天骑车奔波在路上,到了晚上累得连看电视都没有心劲。就如同一句歌词唱的:路上的辛酸已融入了我的眼睛。
我不知道罗伯特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是怎么挺过来的。想想他也真是不容易。当老人来到敦煌之后,已然是精疲力竭,再也没有精力把自行车骑回去,再说时间也不允许。于是他想到了快递公司。只是从上海到敦煌的快递资费是很贵的。当场就有人说,那么贵的资费,不如丢了,买一辆新的呢。但愿那个善良的老人没有听到。而我听到的是老人对这辆自行车的深情赞扬。说一路上都没有出任何问题。为了他的这次远行,这辆自行车还是他的一个工程师朋友专门为他特制的。不管怎样他都要寄走。
(三)
现在的街头,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
匆匆走过,最多是一秒钟的注视。
我不了解他们,他们也不了解我。
但是那个拄着拐杖的华发苍苍的老人的背影,却让我心头一热。
生命中有很多事情,精彩纷呈,不去尝试,至为遗憾。
就如同那封著名的辞职信上写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