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录生活的方式从来不止于一种。
文字能记录下生活中的事件,当下细腻的心理活动,照片刻印着生活的容颜,而视频则能重现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那些被遗忘了的脸、断断续续的时间点由动态的影像串联起来,给我们回到某个具体时空点的勇气和力量。
和外国人聊天时总会有一个常规问题被提到,你来法国多久啦?因为一直会被问这个问题,像是他们为了虚伪地夸赞“你的法语说得可真好”的一个借口,提问者似乎并不关心具体的数字,而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说出那句赞叹。倒是我们作为回答者,从一天,半个月,两个月到现在的三个多月了,一百天。同龄人开始另一段工作生活的日子,我们似乎还在原地踏步,继续探索知识。只是时间流逝之快,多少人让我们忘却临行前的紧张,初抵法国的新奇激动,到如今对于那些初次遇见诧异不已的事情,现在却是习以为常。
当重新整理这段视频时,我把这些大大小小地片段分为了【表演】、【旅途】、【生活】、【朋友】、【美食】这些不同的主题,也算是对经历过地或难熬或珍惜或尽力欢愉时每分每秒地尊重。
02
视频开头是一段地铁的视频,常速下地铁穿破黑暗迎接阳光,而后又峰回路转折回地下,那段阳光算是对每天乘坐地铁上学放学的纪念。记得无人驾驶地铁经常性出故障,着急地看时间害怕迟到;记得每次看着反光镜里被各色人种包围的自己,感慨自己怎么长得这么“像”中国人;记得那些在地铁里旁若无人尽情歌唱跳舞的人们;记得深夜回家时,小心地避开阿人黑人聚集的车厢;记得每一次不小心挤到别人时说的“pardon”;记得那些在地铁里沉浸在书本报纸里的人儿;记得哭闹的熊孩子和漂亮乖巧的小朋友……太多太多美好的记忆都发生在被暖色调渲染开来的地铁里。
03
接着是我所看过的演出的一些片段合集。
精彩绝伦的杂技,也就联想到体育课里也确实有杂技课,不知道如果去上这门课会不会也能做到和这些表演者一样,毕竟咱们中国人的柔韧性还是高于他人的。
小屋子前弹唱的女孩表演的形式其实是木偶戏,讲述了一个遥远古老的传奇故事,大概是我之前甚少看木偶戏,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全新的木偶,只觉得相当有趣。
还有和朋友去的晚会上的即兴配音,四个演员站在台下,台上播出一些著名影视剧的小片段,随后配音演员配音。太考验听力了,只看到场内所有人都笑得不能自已,唯有自己一脸懵逼。
在教堂听到的小提琴管风琴电音的合奏,声音从高高的教堂尖顶传下来直击耳膜,去看周围观众的脸,大家都是一种沉浸式投入。
或是走在校园里都能看到表演,偶遇了当时来学校面试我的老师,这位老师邀请我一起看,还非常热情地带我去艺术楼建议我加入一个兴趣社团。
在市中心时碰到的打鼓表演,还有类似花车的队列从身前经过,当时顺利抢到一颗糖,觉得幸福得要醉倒在这片欢声笑语中。
聚集在广场上合唱的大叔们,神情激动,还偶尔和朋友们来一个对视。
音乐会上绚丽的灯光,引大家尖叫的男歌手团。
在一家英式风情的酒吧里驻场的两位大哥,在他们结束一支曲子时就喝上一口大杯的啤酒,酒吧的氛围极好,还有人围起来跳舞,或者猛踩节拍敲桌震椅。
04
这些是被刻意拍下来的回忆,还有更多的表演没有被拍下,可以说我从未在国内短短三个月内能体验到如此丰富的表演形式,这三个月以来所接受的文化熏陶也能算是这么多年来的一个顶峰。
在国内时,最频繁地就算是去看电影,偶尔去看看各种展览,参加沙龙。但是回忆这一百天,我还真算是“见了世面,长了见识”,用了Facebook之后,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去浏览各种活动信息,参加这个或是对那个活动感兴趣。好像意大利电影,非洲音乐舞蹈,德国合唱,日本舞等等不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世界就在脚下,说得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有人倡导过一个366秒的视频计划,每天只需要拍一秒的视频,一年下来你将得到一个短视频,记录着这一年来你生活的点滴。我是爱记录和分享生活的人,如果你也喜欢这种形式,也可以尝试着做出自己的视频。
如果您想知道更多关于我在法国的故事,欢迎关注专题
如果您想看另一篇文章,不妨看看
如果你对旅行感兴趣,不妨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