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员工成为经理,是走出校园参加工作之后,另一个重要的角色转换。也是许多人面临的第一堂管理课。从基础员工到领导岗位,许多的思维也需要调整与改变,说句通俗一点的话:“位置决定脑袋”。但是,升任经理之后,许多的场景将面临管理的智慧,其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尺度”。
首先,成为经理就需要领导一个小团队,而第一个要克服的难题就是:下属不如预期。
交办的工作无法如期交付,或是无法达到标准等情况。该怎么办呢?千万别抢员工的活!
---古狄逊定理:谈到的就是把握容忍的“度”。
员工不如我,员工效率低,但千万要忍住,不能抢员工的活。
其次,要清楚地知道权力的底层逻辑,权力是员工给予的。在管理的工具运用上,可分为二种:
“压力型工具”:法定权、奖励权、惩罚权
“动力型工具”:专家权、表率权
---权力接受论:谈到的是运用权力的“度”。权力是员工给的,认清权力的现实之后,多运用“动力型工具”,限制使用“压力型工具”。
再者,经理需要具备“翻译”能力,将公司目标翻译成员工可执行的任务。
---任务分解:谈到的是将目标转换成具体执行工作,也就是从理解到执行的“度”。
如何将目标翻译成任务,从空间与时间上分解,具体执行。
另外,如何收拢人心呢?
---推功揽过:谈到的是如何凝聚团队人心,建立影响力的“度”。
认清自己的定位,已经从球员变成教练,整个团队的功过都是自己要负责,所以功劳给员工,有过自己背,将“你们、他们”变成“我们”。
最后,管理者要认清,自己成为管理职之后,身上将背着“管理之刺”。
---刺猬法则:谈到的就是与员工相处时,感情与制度间把握的“度”。
要关心下属员工,但是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冷漠但是不无间也不偏袒。
以上,更多的是我们在从员工到经理的角色转变中,自己心理上、定位上、做事方法上、相处方式上,如何适应调整的心法。要认清现实,管理并不是被赋予"法定权"之后,就谁都会听。人都是有主观的能动性,没有人喜欢被"管"。所以,如何扮演好中层管理的角色,协助部门员工"理"顺任务工作,发挥绩效。首先,得先把自己“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