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将至,假期出行,昨天开车前往海陵岛度假,我问问太太,这个地方在哪里?路程要多久,她说大概和我们多次去度假的浪琴湾在同一个方向,同一个地区。
可谁知开车上路之后才发现,距离大概是实际的2倍。等到了酒店更为搞笑,尽管太太三番五次提醒我,这次度假是2天,一天去一天回,但我却像以往浪琴湾度假一样,带足了4天的衣服,包括跑步需要的运动衣2套。
回到主题,今天去参观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看到了南海一号的沉船。硕大的船体被整体被打捞上岸,陈列在博物馆的底层,我们站在楼顶透过玻璃往下看,沉船遗迹历历在目。
里面装满了各种瓷器,还有一些黄金饰品和漆器残片。从已经清理出来的瓷器文物来看,我的直观感觉是,一堆粗制滥造的瓷器。
(当然,现在它们作为文物,价值高是另外一说了。)
事实确实如此,这些瓷器,和国内尤其是官窑烧制的高级瓷器,还是有一定质量差距的,主要是用于出口贸易的。因为当时我们在瓷器生产上的技术垄断优势。就这些瓷器,运到国外已经是先进产品垄断市场了,估计跟现在咱们入手一个iphone一样,得花费好多银子,炫耀不少天呢。
今天了解了很多宋朝的造船技术,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当时一种船具,“木爪石碇”,由雕凿条状形“碇石”与木结构“爪”箍扎合成。南海一号的“木爪石碇”,仅仅打捞上来的石碇,就重达420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宋代石碇。
这玩意是干什么用的呢?上图你瞅瞅
再看一个陈列在室外的复原品
应该不难猜出是什么用途了吧,对的,古代的锚。
锚的用途我就不班门弄斧了,顺手复习复习咱们经常会出现的认知偏差吧:
所谓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也被称为“沉锚效应”。
简单概括就是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
重点是,即使是专家和内行一样不能避免锚定效应。
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个深知人性、熟识“锚定效应”的天才,所以他才说得出:“顾客不是要占便宜,而是要有一种占了便宜的感觉”浓缩到极致这种金句。
我们人类的大脑,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要参照他所能掌握的参照条件进行比较和对比之后,做出决定。这本来是个挺好的功能。
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参照物或者参照条件呢?我们的大脑不会宕机,但出错更离谱,它会随便抓取一个当时获得的看似相关的信息作为参照,做出各种离谱的错误决定。
因为这种认知偏差,及时专业人士也难以完全避免,商家算是如获至宝了,拿来各种做菜来整治我们这些普罗大众的客户。
成功的案例太多了,比如高级超市,陈列的各种价格离谱的商品,其实不是要卖出去,仅仅是在你心理抛一个高价格的“锚”
这样你在选购其他商品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向上调整你的心里预算,谁让自己进了一个“高级”商店了呢?
回到开头,我就是被以往经常出游的日程给锚定了,自以为是地认为,海边度假,应该就是4天的行程。而我太太呢,也被以往的经验给锚定了,其实如果查一下导航软件就看得出来,虽然他们处在同一个方向,同一个地域,一个最远,一个最近,这段距离也不短呢。
作为一个理性思维的人,我更关心如何避免被人锚定,下面是汇总的一些破解的办法,不知道是不是对你有用?还是会把你的思维“锚定”了呢?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
·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
·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不要限制顾问、咨询员的思维。在向他们介绍情况时,不要搀杂个人的观点和倾向。
·谈判时不要受对方所设“沉锚”的影响。
·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有利信息”的倾向。
·仔细审查你的构想,确信它们没有被影响。
·对于那些不那么重要的数据,也要注意整理。
·决策时刻要走出记忆,尽量减少特定或重大事件给思维带来的影响。
·尽量朝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方向去想,或者找一个你所信赖的意见分歧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辩论。
·审视自己的动机。判断自己是在为合理的决策收集信息,还是其他。
·征求别人意见时,不要找那种“惟命是从”的顾问或咨询师。
想想身边无数不靠谱的决定都是锚定效应在起作用,还记得那句话吗?“一拳打碎命运的天花板。。。。”
2018年,还有二十分钟就来到了,希望你摆脱定计划的锚定效应,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