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脉络介绍
2.章节讨论
3.案例
4.知识点串联,落地案例
第9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目录:
- 从信息资料入手
- 设计诊断框架
- 使用诊断框架
- 建立逻辑树
- 问题分析
正文:
一般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1. 从信息资料入手
普遍做法:无论用户提出什么问题,都从分析全公司或全行业入手。结果资料堆积如山,即使有完整的数据,要得出的结论模糊,且组织好、表达好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所得结论也不容易,结论无确切的点对点的针对性;因此缺少实际帮助。
一种新的方式:在收集信息资料之前“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在进行资料收集,再针对这个结构进一步分析。
- 提出各种假设
- 涉及一项或者几项关键实验,排除一个或者多个假设
-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 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 诊断框架
例如,头痛的诊断框架
零售商经营的结构示意图
- 特点(呈现有型的结构、节点间有因果关系),如体现企业财报相关的结构应包括(财务结构、任务结构、行动结构)
- 根据这些示意图,及收集的资料,来确定或排除关键节点。
当然,能够生成这样的诊断框架,需要对行业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行。
确定了问题“所在的节点后”,再对该节点进行细分,作是非选择:
3. 使用诊断框架
需要设计诊断框架(一般要与业务流程高度吻合,这取决于人对于“所要分析的目标领域”了解多少?)
例如:如何解决工厂基层效率低、生产率低的问题?
较为原始的搜集资料的思路
在了解企业、企业业务流程的基础之上,搜集资料
即可甄别、定位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4. 建立逻辑树
针对出问题的环节,建立逻辑树(穷举每一种可能的分支走向,以树形结构向下发展),
本着:
- 是否有问题;
- 问题出在哪里;
- 为什么存在?
- 我们能做什么?
- 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能够看清问题的具体脉络。
5. 寻求解决方案
削减直接人工成本的逻辑树👆
6.拓展—是非问题分析
对每一项做出是、非判断,给出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