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为什么每天进步1%,却还是没有太多长进
你一定看过这道“科学励志”公式:只要每天进步1%,如果持续迭代,一年下来就会有37倍的增长,你会变成更好的自己;而反过来,如果每天滑坡1%,则会变成渣渣……
这个复利算式简单清晰,不明觉厉,看不出什么毛病,号称“硬励志”。
不过一年下去了,谁真的增长了37倍,谁又糟糕到只有上一年的0.03啊?为什么成长复
利公式无效?因为复利不是这么算的。形成复利要满足两个条件:
• 每天的收入迭代到下一次增长中去;
• 不损失本金。
放到成长复利上,意味着:
• 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去;
• 不能忘记。
【I】每天进步一点点,换来一个巨大的果实。
可实际生活,为什么我们没有人号称自己一年后,成长37倍。可悲的是,甚至2倍的都屈指可数。
原因是:复利运算的逻辑的两个条件必须满足:
每日利息,继续整合到本金中,产生新的利息(利滚利)。
本金不会减少。
在学习中,意味着你不会产生遗忘。知识产生新的知识。这些可能吗?
你连知识体系都没有,何谈复利。
【A1】
简单的例子,学外语时,我们都背过单词,一天100个,或者按照专题来记忆。
初期,想着这一天100个,一本书3000个单词,不就一个多月就全部背完了吗?
我只能说年少无知。100个单词量实在太多。
计划如下:头一天100单词,第二天复习前一天的,新背50个单词。
这样的“利滚利” 第五天,我不仅没产生复利,还背负了满满的债务。
单词太多了,记了新的,前面的都忘记。第5天,看的单词高达500个。
只能无奈放弃......
后来,跟随启蒙老师的学习方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ABC阶段:入门阶段,学习课文。直接听写课文,不管熟不熟听写下来,再经过录音修正。最后,对照课文修改错误。
—— 强化听力记忆,把听放在,看,写之前,让记忆更深刻,反应更快。
爬行阶段:仿写课文,用新了解的单词(你似懂非懂的词),改写其中的单词或场景。 比如 性别更改,喝咖啡改为喝奶等等。
—— 新单词立即带入 熟悉的知识里学习。快速融入自己幼小的知识体系中。
走路阶段:遇到不认识的单词,用原文词典抄其中的解释(ex:英英,法法等)
不要畏难,用你看懂的方式,改写一段复杂的解释,去掉你看不懂的副词形容词。
比如:碗 :一种凹型盛食物的容器。 改为 碗:初阶:一种容器,进阶: 一种装饭的容器。
—— 复利阶段,不断扩容,熟悉的知识带动不熟悉的东西,不知不觉复利的奇迹
评价自己:复利初期阶段,我放弃了利息,啃起了老本。
【A2】
今天在这里回顾六七年起学习精力,很感慨!突然觉得如此变态的方式。
连ABC都不熟悉的人,怎么可能直接开始听课文。事实证明是可以的:
只要你把自己当上幼儿园,写的什么就是什么。- 那些东西暂且称为字吧。
连句子都说不完整的人,怎么可能直接看原文注释。事实证明时可以的:
只要的把自己当看图写话,看懂什么就写什么。
幼儿园都会能力,你会吗?
无意中碰触到复利的一种学习方法,我就得回去拾起来,并运用到其他地方。
每天听2分钟新闻,听写下来。不认识的单词,查字典,抄释义。不懂的继续查,查到懂为止。(“ Ohlala,想想就是一个大工程量。 还是写一分钟新闻吧。”故意留这句话,为了以后复查我幼稚的想法)
完
自我反思:
既然拆书为了利用起知识,每天的零碎知识总结,得想个办法串起来。不然,每天写写文章没什么效果。
自我回答:
利用昨天的《6个为什么》技巧,可以利用连续提问,不断反拆自己的系列文字,找到自己的问题关键点和更具体的实施方案。
《学习方法论-精简生活》:书——只选自己需要的部分,不必在意书名作者,只选对的内容。
《头部效应》:我要做的最有价值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