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后,体验了几个月的新鲜感,有些早觉悟的同学开始为自己未来做打算,而有些更是来到大学前,就坚持以考研为目标。但更多的学生还是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我也看到很多原准备考研的学生,在复习一段时间后,转身投入到面试求职的大军中。
不管家里是否有关系可以助一臂之力,还是找工作全得靠自己,或是不想受到家里的摆布,我们不知何时被灌输一种思想,大学要多考一些证书,于是投入了大量时间花在考证的备考上。除了常规的英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还有各种专业类、职业类的证书考试,据统计,我国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证多达560项,地方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证更是多达575项。
而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其实有数百个资格证的考试被取消,政策层面正在积极的引导,大学生千万不要觉得只有有证书的才算知识,只有分数评定的才值得花费精力去学习,并且大家“多个证书多条出路”、“考证买心安”的心态更是一种在自我提升期的迷茫和对于社会所需的能力型人才的一知半解。比如我自己,大学期间考英语证书、考计算机证书,然后由于自己学的金融专业,为了就业,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理财规划师等等,但最终在求职工作时,用的并不多,除非去特别的公司机构上班需要相应的证书外,其余考的证书基本都是白费的。
后来当我招人的时候,发现有些过了英语六级考试的面试者,其实口语对话能力差的要命;而一些拿了计算机二级证书的学生,连基本的办公软件都没用熟练,还有甚者简历上大言不惭的写着精通office,却单纯的觉得excel就是做表的,而ppt都没做过几版。部分大学生一切为了考证而去学习的做法,更是反应出大家的思维都停留于中学时期,一切为了分数,而不是背后真实的个人能力。
相反的,跟一些学生交流后,我发现,大家并没有因为一些证书的取消而感到高兴,反而觉得打乱了自己的计划,而觉得迷茫;特别是当移动互联网袭来,新诞生了很多就业机会,比如新媒体运营,成了诸多企业的标配,但并没有相关的证书需要去考,也没有能力高低打分的标准。来到大学后,请注意自己思维的转化,以后我们将越来越少的会面临,通过标准分数去考核,而更多的是看重个人的能力和资源。
进入大学,我们最急需的是学会“学习”,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盲目的去随大流,大家都去考证了,于是我也报名参与,实则更多的是求一个心里安慰,觉得自己没有浪费时间,或者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也有了,没有后人一步。但通过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如果在校期间能够早点找到方向,完全不用随波逐流,最终也证明,自己那些求安慰去拿的证书,毫无用处,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金钱。因为当初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单纯的拿到证书,而不是为了真实的学习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对于能力的提升基本为零。比如我自己后来常去学校做演讲,但良好的口才绝对不是普通话等级考试给我带来的,而是大学期间参加的辩论队,真正因为兴趣去练习,而不断提高自身的。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不要为了考证而去学习,同时拿再多的证书,也不如深挖一个领域。任何事都有利弊,证书更多是你给予他人的第一印象,面试单位看证书也是无可厚非的,除了毕业证、学位证外,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基本成了标配,但更重要的还是实战能力,另外就是一些岗位要求持证上岗,那这也将是你必须准备的,此外就是论文、专利、大型竞赛的获奖证书,如果有当然更好,包括实用技能如驾驶证等。
不过一切还是那句话,证书更多是证明你所拥有的技能,而实际掌握技能的本身远比证书重要,拿着一堆华丽的证书,最终实用技能极差,反而让用人单位产生对你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