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会说话。七分钟,看懂报表看透公司#
#听小李飞刀与灵犀一指的江湖糊话#
公司主营业务:为客户提供第三方检测与认证相关服务,出具检测报告。涉及环境、食品、工业品、消费品等领域。
财务报表:
(点击看大图)
财务报表的前世与今生:
一刀:来咱们首先看公司财务是否安全,就是可支配现金情况: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其他流动资产… vs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
可支配现金从2009年近6亿到2019年上半年7亿,绝对数上并没有明显的增长。
一指:那这公司也太差了吧,做了十年没赚啥钱啊
一刀:也不能这么说,看利润表每年都有上亿的利润。
一指:那就更有问题了,每年有利润,现金还不增加。
一刀:那是因为钱都花掉了。咱们看都花到哪去了,一般钱的去向有几个大的方向,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二是增加运营资本(比如存货,应收账款),三是偿还负债,四是给股东分红,五是对外收购。这家公司的钱主要就花在固定资产跟运营资本上了。
一指:我看看… 我的天啊,这增加得太离谱了吧。2009年时固定资产只有1亿,到2019年都10亿了,涨了10倍。应收账款更离谱,从1200万涨到现在的6.5亿,足足涨了50倍啊,我可听说固定资产跟应收账款都是经常有猫腻的项目啊。
一刀:你最后这句话是没错,这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你看他收入是不是也涨了很多啊。
一指:这倒是,十年涨了十倍。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一刀:不过他的应收账款的确涨得太多了,在2009年时平均只有两周的账期,现在都10周的账期了,这也反映客户没以前好伺候了。不过好在他最近5年的账期基本都维持在10周左右,没太大的变化,也算是把客户都伺候好了。
一指:看来这生意不好做啊,都得看甲方爸爸的脸色。
一刀:那是,有奶才是娘啊。不过,他也是别人的奶啊。
一指:啥意思
一刀:他也是上游的客户啊,你看他的应付账款,2009年时基本不欠别人的,现在都可以欠3个亿了,说明上游供应商也得看他们脸色啊。
一指:咦,他明明账上有几个亿的钱,为啥不还供应商的钱呢。
一刀:这个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愿为。你想啊,明明可以一个月以后再付钱给对方,为啥要现在就付呢。晚付一个月,我就白用一个月的钱啊,放银行里也能有不少利息吧。
一指:那倒也是。可是我还有个疑问,你看他账上明明有几个亿的钱,却在2015年到2018年还找银行借了很多钱,借钱还要付利息,这个是不是有点奇怪啊。
一刀:这是个好问题啊。又存又贷的现象可能意味着其中有猫腻,而且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公司埋这个雷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合理跟不合理的因素。合理因素方面,比如公司需要储备安全现金余额,一般相当于一到两个月的支出;另外也可能是公司的短期财务安排,为了让公司更稳健,提前预备富余资金;又比如一个集团往往有很多的子公司,每家公司可能是独立核算的,可能有的公司现金流好,有的不一定,就需要向银行借款,而我们看到的是合并报表,因此会出现有存有贷的情况;还有可能性是收购了其它公司,本身就有借款,而为了避免提前还款带来的损失,就没有立刻还款了,到年末报表上就还有借款余额。不合理因素方面就比较多了,比如为了配合当地银行的业绩考核,而借的钱;再就是公司本身财务报表有假,账上根本没有那么多钱,这种就是比较严重的。总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风险性,同时也不能一杆子打死,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天咱们专门来讨论这个话题吧。
一指:听得我有点晕啊… 那咱们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一刀:这个还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不过从报表上来看,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时,基本把之前的借款都还了,余额较小,这么看的话应该问题不是太大。
一指:可我还有个问题啊,也是关于借款的。你看他前几年每年都有几个亿的借款,为啥在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金额却很小呢,借款不是应该有很多利息么。
一刀:你可以啊,这都能观察出来。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叫借款费用的东东。就是银行借款产生的利息并不一定都会记在财务费用里;如果借款是为购建固定资产的,符合一定条件的就可以记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或者先在在建工程归集,再转固定资产),即所谓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家公司的情况,应该就是这种,因为你看他在过去几年就有大量的在建工程跟固定资产,借款的利息应该都记在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里了。
一指:还有这样的。那为啥在2018年又有2200万的财务费用呢。
一刀:所以我刚才说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资本化,不符合的就只能记在费用里了。2018年发生的财务费用应该就是不符合了资本化条件了,就记在财务费用里了。这个听着简单,严格按会计准则来的话,也比较复杂,哪天咱们专门讨论这个话题吧。
一指:看来咱们还要专门讨论的话题还不少啊。
一刀:那是啊,不管多大的公司最后都在这几张表里,那你说这能不复杂嘛。
一指:所以你常说“一切尽在表言中”。
一刀:哈哈。扯远了,跟你说了这么多,我有个问题来问你。
一指:啥问题
一刀:一开始咱们不是说这公司过去十年赚的钱都花掉了,所以目前账面现金跟十年前的基本没变化。
一指:对啊
一刀:那我问你,你知道他这十年一共赚了多少钱吗
一指:这个嘛,看看利润表就知道了嘛。2009-2019年的净利润加起来一共15亿。
一刀:好,那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一指:这个嘛,好像有点复杂啊,这要从哪看啊;现金流量表吗,看不出来啊
一刀:哈哈,现金流量表也能看出来,但这估计就为难你了。还是我来给你算吧。刚才不是说花钱的去处有几个方向嘛,逐一加起来就是了嘛。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大概16亿;二是运营资本增加,大概2亿;三是归还借款,这个是净流入,负的5000万;四是给股东分红,大概是5亿;五是对外收购与投资,大概是3亿。咱们算大概数的话,加起来一共是26亿。
一指:咦,不对啊,怎么花了这么多钱,他一共赚了才15亿,这中间整差了11亿啊,哪来花那么多钱呢,看来是有大问题啊。
一刀:哈哈…其实没有大问题,因为公司的资金来源,不仅有自己赚的,从银行借的,还有自己增发新股的,你看47-48行,就能看出来,公司在2016年新增了9亿的资本金,这不就一下子多了9亿了嘛
一指:原来如此。等会,那也不对啊,一共差了11亿,这才9亿,那还有2亿啊
一刀:你果然是个严谨的孩指啊。这就要说起你的15亿了。这15亿是你直接把净利润加起来的,但净利润并不等于现金流,因为要加回折旧摊销跟非付现成本,简单的说就是要把利润表里的资产减值损失及折旧加回来,因为这些都是不对外付现金的。资产减值损失的话,差不多就2亿了,另外还要加回些折旧,算大概数的话基本上就对上了。
一指:晕了晕了,完全混乱了… :(
一刀:哈哈,这个咱也回头再慢慢说吧。总之,从数字上是大概能算得清的
一指:说了这么半天,为啥你都不怎么去看利润表呢,公司最重要的不就是要看能不能挣钱嘛
一刀:利润表固然重要,但得以资产负债表为前提,如果资产负债表看起来不干净,利润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从资产负债表上就基本能看出公司发生了什么。
一指:是吗,只看资产负债表就行吗
一刀:对啊。比如这家公司,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
一指:那你都看出啥来了
一刀:这家公司在2009年账面上就有近6亿的净现金,说明当时业务的确做得好;之后五年规模稳步增长,扩大了固定资产规模,与之相适应的人员也不断增长。增长的方式一是内生增长,二是对外收购。特别是在2014年,公司对外收购的规模明显加大,并对此寄予厚望。一般对外收购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公司也不可避免地在收购上出现了些问题,收购的标的似乎并没有完全按照公司设想的发展,甚至出现了亏损。也是自2014年及2015年前后,公司的业务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业务结构较之前也有一定的调整,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于2016年增资9亿。过往十年整体来看,公司处于稳步发展,没有出现过太大的偏差。
一指:你这就跟编故事一样,真是这样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一刀:这不是编故事,资产负债表上都说的呢。
一指:有吗,比如你咋知道公司2014年开始有收购,而且收购标的还出了问题。
一刀:你看第20行商誉,2014年比2013年增加了1亿,并一直保持增长至2016年达到近2亿,这就说明公司一直在对外收购。而到2017年,商誉的金额竞争降低了,大概念是商誉提减值了,那就说明收购的公司状况不好,不达预期。
一指:原来如此。那也该看看利润表了吧。
一刀:资产负债表了解清楚后,利润表就简单多了,它其实就是用来检验刚才咱们编的,哦不,是推测的故事,是否合理的。
一指:咋检验?
一刀:比如,按照资产负债表的推测,公司过去10年的业绩应该保持稳步增长,看收入也是保持每年20%-30%的增长;净利润也保持增长,但净利率却在往下走。而且也是在2014年前后开始有明显的下滑。就是前面所说的,2014年开始公司的业务结构应该有所调整,各项指标都不如之前了,包括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同时2014年也是公司收入基本实现10亿大关。业务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如果公司不能快速迭代,整体的运营效率会受影响。而公司又迅速在2017年收入突破20亿大关,同样,各项指标也再下滑。
一指:但是看净利润数据,利润增长也很快啊,2018年都快要3亿了。
一刀:由于收入规模在扩大,净利润增长也是正常的,只是挣钱的效率下降了。2018年的净利润中有1亿是属于非业务性利润,即投资收益;如果剔除后,2018年的利润其实也只有2亿左右。
一指:那这么说,岂不是再这么一直下去,公司的各项指标会是越来越差吗;就是收入在不断增长,但运营效率越来越差。
一刀:这个也不太好说,就看公司迭代的能力了。不过规模越大,迭代的压力也会越大,对公司创始人及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指:真是纠结啊,看了资产负债表,觉得这公司还挺厉害了;听你这么一说损益表,又觉得公司不太行啊。那到底要咋看呢。
一刀:这个的确是仁都见仁,智者见仁,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画面自然就不一样了。不过你也不必太纠结,因为有个办法可以把这两个表连起来看。
一指:怎么看呢?
一刀:有一个指标叫资本回报率(ROIC),就是来看这家公司的业务模型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ROIC=经营性营业利润/资本整体投入,这是从逻辑上来说的,具体可以根据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比如,简单起见,我们可以计算这家公司2018年的ROIC=经营性利润2亿/(固定资产投入12亿+运营资金投入3亿),大约在16%左右。而按同样的逻辑,计算在2009年的ROIC,约在40%左右。两者相差两倍多。
一指:这个指标多少才是合理的呢
一刀:这个也没有一定之规,不过通常来说,15%是一条线,如果低于15%,说明整个商业模型效率不高,指标越高,说明商业模型效率越高。
一指:那就是说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型效率处于中位数。
一刀:目前是的,至于说之后他是往上还是往下,这就要看公司的核心团队的表现了。
一指:那岂不是要看人的造化啰
一刀:哈哈…也不能这么说,事在人为嘛。赶上我今天心情好,我再跟说个有意思的事。
一指:啥
一刀:你相信吗,刚才说的ROIC,即使我不去计算,我也大概能知道他处在什么位置。
一指:这么神奇吗
一刀:这不是神奇,是有很深信的哲理的。你听好了啊,这家公司业务的产出,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固定资产的投入,二是人力的投入。即要想公司收入利润规模扩大,就必须不断地投入固定资产,这个从资产负债表上就能看出来,而且这一比例基本维持在一比二左右,即一块钱的固定资产投入,可以对应两块钱的收入产出,这个比例基本算是中等偏上的。另外,人力的投入也是持续的。
一指:人力投入,这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一刀:还是资产负债表啊,你看31行应付职工薪酬,这个余额正常是在一个月左右或者一至两个月,年底或者季度末由于有奖金因素,就假设为两个月;就样就可以推测出公司一年的人力成本。以2018年的为例,人力成本约在10亿左右,占当年收入的比为40%左右。而40%的比例是不低了,说明公司对人力的依赖比较大,即要想扩大收入利润规模,就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而且基本上是同比例的,而一旦人力成本成为公司的主要成本,这个管理难度就会比较大。综合固定资产的投入产出效率及人力的产出效率,可以看出,这家公司对固定资产及人力的依赖不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即不会产生规模经济,从长期来看,不产生规模经济就必然会产生规模不经济,进而影响公司运营效率。所以,目前的公司整体应该就是一个社会平均水平,所以他的ROIC应该也是社会平均水平,即在15%左右。
一指:已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了… 就此打住
一刀:那好吧,那咱们就回到终极灵魂拷问:你觉得这家公司如果在A股上的话,市值会是多少。
一指:这个太难了吧,不过听了你上面的各种分析,我还是有些概念的,好歹我也是看过学过不少股票知识的。我是这么想的,这有公司目前正常有个2-3亿的净利润,他每年保持20%-30%的增长,那我就给他40-50倍的P/E,这么算下来,公司大概就在100亿左右吧。
一刀:哈哈… 各位看官您觉得的呢
免责声明:本文纯属无聊消遣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有时我会迷惑,是我疯了还是其他人疯了?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