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共号:不可无竹。版权归作者竹廿柒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霓虹人,大概是世界上最能深耕细节的民族了。反映到个人成长类书籍上,日本很多这类书籍整本只讲一个行为或习惯,如写晨间日记、每天坚持三十分钟、写读书笔记等等。这些书往往写得非常详细具体,甚至有的书连哪种型号的笔好使都介绍了,可操作性非常强。
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就是如此。虽然主标题与另一本大名鼎鼎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很像,但不同于后者是一本讲解阅读方法的书,这本书专注介绍如何做读书笔记,两本书互为补充,非常适合放在一起读。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独创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目前是专栏撰稿人,并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中。
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
是不是有一种烦恼叫,读了那么多书依旧啥都记不住?如果读过书后一无所得,那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呢?读书的目的应该是读有所得,将读过的书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读书笔记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存在的。我们总是简单地以为读书从翻开一本书开始,看完一本书结束。但事实上,读书的历程从选书就开始了,读书的目的,决定了你怎样去读一本书。若以消遣为目的,那么读书也许不需要任何技巧,信马由缰就好。但若是以有所收获和输出为目的,那么输入的质量和读书中的思考就尤为重要了。合上一本书也远不是读书的终点,好的读书方式应该是能让你读的每一本好书相伴一生。
如何做读书笔记?
核心原则:一切以能坚持下去为前提。《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出了「信息一元化」的理念,把所有笔记按时间顺序记到一个笔记本里,不分种类。不仅是读书笔记,任何内容都可以往里面写,不想写还可以贴,致力于做一本大杂烩。不过为了便于区分,一定要尽量以统一且醒目的方式在每次记笔记之前写上日期。
我在尝试过后,觉得这个方法虽简单但是非常妙,没有条条框框之后,做笔记成为一件自由的事情,没有任何压力,不用再费心思去想怎么排版,不会再烦恼一本书没看完怎么做下一本的笔记,以至于迟迟无法下笔。
五个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选书: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自己有兴趣的书,随时记录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制作自己的读书清单。看书之前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筛选出真正想读的书。
购书:作者认为去实体店购书印象更深刻。把做好的购书清单带上,在书店里找出来翻一下,最终确定值不值得买。
读书:一定要以思想输出为前提,第一遍通读全书,觉得不错的地方,折书角,再重读之前折角的地方,仍然觉得很好的地方,再折一个角,最后再读折了两次的地方,如果仍然觉得非常重要,就可以做上标记,这些就是可以记在笔记本上的内容,是一本书的重中之重。爱惜书或借书读的同学可以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代替折页。
记录:《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出「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其实就是「要点+评论」。记录时不必过于追求格式和美感,可以将书的腰封、纪念卡片或者书评等等一切你喜欢的东西贴在笔记本上。也没必要照抄原文,直接写框架,画思维导图,简写略写都可以。一切随心所欲,从速从简。
活用:重中之重!事实上在你思考哪些地方适合摘抄在读书笔记上时,这一步就开始了。定期重读读书笔记,每一次重读都是思考的过程,将每一次心得写在笔记上。当有足够深入的理解和积累后,就可以积极输出啦,写写书评、向朋友介绍自己喜欢的书。说到这里是不是有点熟悉呀?对啦,这就是号称终极学习法的费曼学习法!所以,很多时候好方法都是殊途同归的。
虽然《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主要强调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但读书笔记其实只是工具,是为重读和输出服务的。所以,读书笔记绝不是将书本上的内容机械地记下来,而是以输出为目的,积极思考,有选择地记录,并通过重读不断加深理解。
一点小建议
任何方法都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学会思考。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算是真正掌握了。
以我自己为例,虽然本书的建议是看完书之后做笔记,但是我会根据书本的情况进行调整。我之前看一些难度较高的书很难坚持下去,看到后面就忘记前面了,导致思维不连贯,后面的内容就很多理解不了。后来尝试了一下每章或者每几章或者自己读累了就做一次笔记,做笔记的时候能将之前看书的时候没有理清的思路顺一下。后面的阅读就顺利了不少,那些大部头的书也能看得下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