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Wins
Day 4;
重要概念:注意力>时间>钱
每天鼓励自己
你昨天很棒,状态很好,而且反思自己,继续加油。
困惑
在哪一天学会思考的?具体哪一天不知道,但应该是在3月26日到4月20日的这段时间里,是在认真阅读思维类文章整理笔记做思维导图的阶段,渐渐学会思考的。
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概念越来越丰富,概念之间已建立起联系,然而当我回忆“我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个概念?又是怎么将它们联系起来的?”,竟然完全想不起。
我需要练习表达能力,首先,是否有必要?其次,该怎么练习呢?最后,每天多长时间呢?
练习表达能力的素材如何选择?
家中小事反思
1
老妈身体有些不适,可能是血压高导致的,人年龄大了,身体的毛病就会越来越多,每天都会有不舒服的地方,我跟老妈闲聊起来,她说可能最近吃肉太多了,因为我在家的缘故,她就想给我做好吃的,几乎顿顿有肉吃,其实对我自身而言,我对肉并不感冒,从来没有说过特别喜欢,有就吃,没有从来不会找,我就很随意的跟她说,“不用做肉啦,我不喜欢吃”,但她不这样想,她从身体能量补充上来考虑,哪管你爱不爱吃。
在很多方面,老妈从来不会与我们商量,她总是以她所认为的对孩子好的方式来对待我们,但对我们而言,有时候并不能理解到背后的深沉寓意,即使理解到,面对语言强势且有攻击性的老妈,我们的应激反应就是“反抗”,不管说什么,总而言之,就是反抗。
老妈,这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吃力不讨好。
从这件事中,意识到,我不能像老妈一样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老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不会表达,虽然我现在表达能力也很差,嘴很笨,但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妈,考虑到你的身体状况,其实你不用每天都做肉给我吃,我知道,你可能觉得多吃肉对我的身体好,我也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但是,我本身真的并不喜欢吃肉,我更喜欢吃些蔬菜,其实,在做饭或者很多事情上,你可以尝试问一下我的意见,有时候你所了解的我并不真实,你觉得呢?
学习工具//探索得到、iBooks的笔记功能
2
对老爸不耐烦
老爸午饭时问我一些事,但我就是不想回答,草草应付了事,饭后,意识到那样是不对的,父母正是因为不了解才会想要问我,而我却因为不想回答,对他们很冷淡,如果换做自己估计也很不舒服。
那为什么我不想回答?不想与他们分享呢?
我需要从心底更加的尊重他们,他们养育我成人,他们关心我,对于父母的爱与关心,我应该用更多的爱来回应,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情绪化的对待他们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
3
休息时,大脑开启畅想模式,以七年后自己的口吻写了一篇文章,内容如下:
时隔10年再次到泰国旅游,十年前的那次泰国之旅是我第一次出国,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来说,简直是太美妙的一件事,我无比兴奋,可惜,因为自己当时的年幼无知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事物,这次出行与十年前不同,这是我们全家第一次海外旅游......卡壳
4
过去发生的事对你个人生活的影响取决于你自己赋予事情何种意义。(229页)
Randy Pausch博士在他的“The Last Lecture”中说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y'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
回顾
2017年已过去大半,我有什么值得论道的small wins?
在得到阅读文章“长期,其实没有想象的长”,作者在3个月的时间里养成2个习惯,每天“记录时间开销”和“每天3000字写作”。读完后,开始思考,我有什么进步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先界定“时间点”,即应该从哪一天开始算呢?从未认真想过,现在想想发现真的有点说不准。因为每天都在发现自己的之前很荒唐。
1
16年“要改变自己”的想法萌芽,开始写东西,尽管写的都是鸡汤,但因之体会到反思写作的乐趣,只不过断断续续罢了,之后出现很长时间的停滞,那段时间我在准备考试,无暇顾及,但现在看来停止反思写作是错误的决定,当时自己就是觉得这是浪费时间的事。当然那段时间的阅读量也很少,寥寥无几。
2
备考期间,曾无数次想象考试结束后的日子,规划的特别美好,想象中的自己“每天都特别珍惜时间,每天都在读书,写反思......",然而,那一天真的来临时,我竟然失控了,并没有去做那些想象中的事,也根本不知道该从何做起,大概休息了一周后,才开始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寻求改变。我在网上检索学英语的方法,阅读学习类的书和文章,阅读英文原版书,练习英语发音,寻求反思日记的写作模版(各种折腾),做笔记......在那很短暂的时光里,主要在做以上的事情,当然只是“低水平勤奋”。因为过年出现了停止,没想到,这一中断竟然是一个多月,那一个月里真的什么都没学,只有玩!
未来的自己:
当我们到了未来,理想中“未来的自己”却不见了,最后作决定的还是毫无改变的曾经的自己。即便我们现在已经失去了自控力,我们仍然愚蠢地希望未来的自己不会面临冲突。“未来的自己”会被你一直推向未来,就像“天降救星”一样,在最后的时刻出现,拯救那时的自己。
在学习的那十几天中,每天都在怀疑自己,看不到自己有任何的进步,每天都战战兢兢,总会想“我这样学习的方法是对的吗?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
其实,我在期望“速成”,不知道“长期”。
3
三月,再次回归正轨,停止后的重新启动,绝不意味着我能立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我需要给自己一个缓冲,还要再次思考“该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相当于把曾经建好的一切推倒重来。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三月到四月二十日,我如无头苍蝇一般活着,没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每天都在恐惧中度过,会为未来而担忧,也为现状而焦虑,想要跳出思维的牢笼,却找不到出口。在那段时间里,阅读了思维方面的一些书,开始摸索做思维导图,英语学习方法确定下来,也找到了奋斗的目标,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了“找方法”上,我每天都在为“方法”而疲于奔命,就是不肯行动。就拿写反思日记这件事来说,我都折腾了好几圈,不停的在琢磨“他怎么写的呢?他每天写什么呢?我该写什么呢?我怎么不知道如何下笔呢?”我深陷找方法的怪圈,总期望找到一个可以直通未来的绝好方法,但就是不去做,不行动,实践几天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又停下来找方法去了。
总是期望有现成的方法和模版,我如同发了疯似的,不停的寻找,寻找的太痛苦,浪费了大量注意力和时间在这些事情上。
现在看来,16年到17年的4月20日,我只是在解决一个问题:学习方法和思维。怎么学英语(怎么练发音、怎么做精读),怎么读书,怎么学习......
过去学习从没想过“方法”,自从意识到学习方法很重要后,对学习方法有些用力过猛了。
错误假设:
不知道:“方法不是目的,自身的成长才是目的”。
不知道:“没有人能一开始就做好”。
不知道:学习方法需要自己去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没有所谓现成的、适合自己完美方法。
阅读也是如此,总是不停的屯书,但就是没给自己腾出专心阅读的时间。每天都在告诉自己,“我要读书,我要读书,我要读书”,但就是拿不起一本书坐下来安静的读。总觉得,现在不适合看这个,也不适合看那个(那我到底适合看什么呢?)。
最近意识到,不是没有时间阅读,而是我不重视阅读。阅读不需要每天抽出很多时间,每天固定1—2小时就够了,时间很长也不好。
关键在于:每天坚持。
把每天浪费掉的那些时间用来阅读就可以了。
4
四月二十日回家,学习中断,中断时间半个月。
有9天因为二姐在家,就给自己找了放松的借口,处于完全放纵模式,接下来有几天调整期(看吧,中断后必然无法完全投入正常学习状态),调整好之后进入正式学习模式,坚持了6天(5月6日到5月10日),5月11日早晨还是很正常,5点10分起床,5点50开始阅读,之后写了反思日记,吃过早饭后,我完全失控,应该是看剧了,印象中那天上午是荒废掉了,但是荒废后开始自责,完全没有心情继续学习,应该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因为自责引发了更恶劣的后果。
印象中,在哪里读到一句话说,当自己表现不好时,不要责备自己。
5月11日到5月16日,应该有4天完全沉沦,2天调整,怎么调整的有些记不清了,但是,把自己从那个坑中拽出来真的太不容易了!在5月15日的反思日记中我也写到,“再也不想经历!”
5月17日到今天5月20日,每天都会有心情焦虑的时刻存在,每天也浪费1至2小时的时间,但这一次我告诉自己:
必须坚持!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坚持”!知道而做不到!知与行不统一!
而且,学习不可以停止!
过去,“不知道怎么做”是我前进的最大障碍,很长一段时间,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寻找方法上,直到后来渐渐明白:
过度沉迷于方法本身,有可能会让你忘记最初行动的目的。
“方法是手段,提高自己才是目的”,“没有谁能一开始就做好,刚开始的时候,平静的接受自己的笨拙,尽快开始这个过程,尽快度过这个过程”,“速成绝无可能,但快速成长是很有可能的,掌握最少必要知识后马上开始行动,而后要把注意力专注在改进上”,“不开始行动,一切都是虚无,知行合一”......
慢慢不再纠结于方法,从原来的思维怪圈中挣脱出来。
5
梳理了一下整个过程,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我知道自己过去的成长并不高效,但过去也并不是毫无意义,只是因为我身上病根太多了,要想完全治愈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搞定的。
写完“我知道”,意识到自己可能并不知道。
但是,我也不能一直这样缓慢前进,虽然速成不可能,但必须要快速成长,所以,给自己制定了“100天学习计划”,今天是第四天。
“时间点”就是——2017年5月17日
虽然文章一开始问自己有什么进步,但这已不重要。一百天之后,再回答这个问题才有意义。
另外,对于如何看待过去,我现在真的说不清,一切似乎取决于“现在”我怎样做。
对于工具的使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经历了各种曲折,就拿“时间管理”来说,最初用印象笔记记录,之后用时间管理APP,有段时间还出现时间管理APP与纸质记录并用,直到现在只用时间管理APP。而且,对于时间管理APP的选择也一度纠结,各种尝试后才选定现在所用的,选定APP之后,对于其中的分类,也历经最开始的繁琐到之后的极简主义......这段文字只简要描述了一下过程,对于细节均未涉及,看起来很随意,但当我深陷其中时并非如此,用了很大的时间与精力才走到今天。可以设想一下,这到底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
非常困惑的点在于:为什么会经历如此曲折的过程呢?为什么在最初开始之时没有一下“选好工具,确定好项目”呢?——是因为“没有谁能一开始就做好,刚开始的时候,平静的接受自己的笨拙”吗?还是应该“有好的指导老师”?
只要真正开始实践,我们就会发现持续做任何一件小事,其实都不容易。
每天通过打卡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行动,这固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不要让它成为目标本身。
很多情况下,原本辅助我们行动的工具和方法,在我们不经意间已经变成了做事的目的。这多少有点本末倒置,所以需要我们通过元认知能力,来时常提醒自己。
如果每天坚持阅读是你设立的目标,那么打卡只是实践的手段。如果你昨天忘记阅读,不要惋惜于打卡归零,而要去想想昨天为什么会忘记,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只有这样的反省,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也会让你在未来的生活中规避掉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