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故事能够被完全客观地呈现出来,每一次回忆,都是对当下认识的重新演绎和对目前形象的重新塑造。
故事有两类,一类是自己不自觉地讲出来的故事,这类故事反映了故事讲述者的某种特质;另一类故事是有意构造的故事,这类故事反映的是故事讲述者的某种明确需求。前者是真故事,后者是伪故事,故事无论真伪,都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并理解一个人的本质和选择。理解伪故事需要相关的背景,没有这个背景,人很可能会被故事误导,做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的选择,必须基于当下的需要,而不是故事的艺术效果——感动。具有艺术效果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表达的是愿望与需求,而不是反映本质。愿望和需求当然是有价值的,但仅仅只能作为参考。
当故事的讲述者知道了倾听者拥有相关的背景时,他(她)的讲述就会更加接近真实的故事,讲述者的本质和需求的距离就会拉近,其真实动机才会得以显现。
纸上谈兵的赵括很难识别故事的真伪,因为他缺少战争的相关经验背景。能征善战的廉颇常常能把握故事的本质,因为他拥有丰富的战场经验。
一个人的经验永远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识别真伪故事,能够基于当下的需要做出判断,就会减少错误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