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1圣诞树模型(根据再次听课以及阅读小伙伴们的作业)
###四个收获:
1、新的媒体和碎片化阅读不可以代替阅读提升我们的理解力。
*被动阅读,不会提升理解力。
*去掉了思考的过程 ,不会提升理解力。(根源)
*媒体为了更广大的传播,获得做大公约数,只能降低理解的难度,是通俗易懂、逻辑简单的。
*很多媒体,尤其喉舌类,往往包含了自己的观点的结论,得到一个树木,失去整片森林。
2、阅读是一种艺术,包含态度和技术两个层面。态度的层面核心是主动阅读,要做到主动阅读需要做到三点:态度上更加主动,即,带着问题阅读,自己找到答案;熟练掌握阅读技巧,即标记、判断主旨、模型化、思维打通等;思考!思考!思考!那么什么思考?以前这个事情似乎我没有想通,其实思考包含观察、记忆、想象 、分析、省思;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阅读的艺术包含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再者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阅读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思考。实践中 ,如果记不住就是记忆不行 ,理解不了是分析能力的问题。
3、关于理解:理解是思考有关的过程,和思考相生相伴,分为四个步骤:
a、体验:眼耳鼻舌身意去整体体验,产生感受和认知
b、感受:感受到了什么?描述出来
c、思考:概念化和结构化,抽象感受是什么?结构是什么?能和什么结合,是归纳的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d、应用和验证:演绎的过程。验证正确的才是真正理解的。举一反三、知行合一的过程。
也就是说,只有在实践中验证过的内容才能够真正说自己理解。看到永澄老师讲解的过程中的各种融会贯通才是真正的理解,那么,我的差距就太大了。
4、所有自学都属于非辅助型的自我学习,网络课堂的效果之所以不好,主要是缺少了思考和理解的环节。这也是非辅助型自我学习的重点,而辅助型学习的重点在于听懂、记录、转化为自己的。
###三个收获:
1、数据:阅读12遍,16篇阅读笔记,五年内反复重读;17页,一个多小时解读仍然意犹未尽,庞大的思维导图……这就是对于经典应该持有的态度,这就是把书真正变成自己的应该有的做法,这也是一个越读者应该自我要求的标准。
2、学习的多,理解力不一定强,为什么永澄老师看到一个 全新的内容的时候能够庖丁解牛,很快转换成自己的,并且能够精准的放进自己知识的体系中 ,而我看很多的东西,只能够做到了解,想想那么多订阅的公众号,一键保存的大象笔记,尽管是在挖掘深度好文,但是由于被抽离了思考和验证的过程,其结果只能是思维被侏儒化,如此说来,”那么快和慢对于你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真是触及心灵的一问啊!所以,阅读慢下来,思考慢下来,让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更大一些,层次更多一些,难度更高一些,就是跟自己死磕!
3、要选择更难的,而不是更容易的来阅读。因为标准决定人生,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是要用做的,而不是说说而已。当然在策略方面还是有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的不同方式。
###两个改变:
1、以往的阅读,总是挑自己很容易胜任的,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成就感“的 来读,今后,要挑战难度大的书来读,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有强烈的欲望,同时带着问题 ,对于提出的问题,最好是自己通过思考解答出来,只有自己得出的结论才真正是自己的,这一点可能是打开我真正热爱阅读的钥匙。
2、所谓 真正的理解,一定是通过体验、感受、思考、应用之后,最后得出的那个内容,这个结论要在实践去反复验证,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的才是真正理解的东西,能够真正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讲给大家听,能够回复大家的疑问,就是真正的理解了。
###一个行动:
对于我来说,这个共读活动太有意义的, 构建属于自己的阅读技巧、提升理解能力就从每一次认真写作业开始吧,这并不是简单的作业,而是对如何思考、如何阅读、如何写作等各种能力的实践,坚持下来,就能看到收获!
我的疑问:关于圣诞树模型
圣诞树模型:
关于圣诞树模型,第一次应用 ,总有一种模糊的感觉 ,问了度娘,竟然找到了一位阿朴嘉一诺学员引用的药山对圣诞树模型的分析,致谢!
以下为摘抄内容:
圣诞树模型是一种用于进行回顾总结的梳理框架,顾名思义,其形状如同一棵圣诞树,由下到上是“四三二一”结构;
四个收获:所谓“收获”就是指从中得到了什么?比如从课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培训中学会什么技能,在演讲中听到什么故事,领导讲话中学到什么逻辑。
三个感悟:所谓“感悟”,就是指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从课程本身有什么感受,从培训中有什么感受,从活动组织上有什么感觉,从老师专业程度上想到了什么,从课堂氛围上有何触动等。
两个改变:所谓“改变”是指什么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打破思维里的墙,突破不合理的信念,改变自己的习惯,更新自己的理念,提升自己的视野,认清真实的自我。。。。。。
一个行动:所谓“行动”是问问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是根据课程立即行动起来,还是对于烧脑的课程进行复习消化,或者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查漏补缺,再或者和同学一起讨论实践,以及干脆立即按照老师要求写作业。
针对圣诞树模型,可能是第一次使用的缘故,也可能是我对模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感觉使用起来有点不太顺手,具体有这样几个方面:
1、对四个收获、三个感受、两个改变、一个行动,我知道这个数量肯定不是为了工整,那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比如,心理学方面的?比如,人需要聚焦到一个行动上,才会更好的作出改变,迎合了快就是慢的理念?
2、为什么不能够是4个改变、4个行动或者更多?或者说,为什么不能使一一对应的关系?结合拆书帮的RIA,比如我学到这个部分,我下一步的行动包括 a、拒绝碎片阅读;b、多做输出,说出来、写下来;c、经典书籍阅读慢下来;d、阅读书的时候要带着问题去思考,要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些行动是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内容,理应可以齐头并进的进行改变的,就好比便签读书法中,一个R对应的I就是收获,对应的就是改变和行动。
便签读书法
拆书帮便签读书法将阅读分为:R(阅读片段)、I(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和A2(以后我怎么应用)
★R: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划出来。
★I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
★A1: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
★A2: 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让知识真的应用在自己的生命里,我们才能因为它变的更好。
3、对于收获、感受、改变、行动有哪些区别?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感觉既是收获,又是改变和行动。
比如,收获是:”新时代媒体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水平“(展开);对应感受到永澄老师强大的结构化的能力,被震撼;改变碎片化阅读这个事会侏儒我们的理解力;行动就是拒绝碎片化阅读。
20160209我的录音笔记:
课前说明
1、永澄老师阅读12次,写了16篇读书笔记,前后近五年的时间
2、对于参与共读活动的要求:
高级:按照进度完成作业,作业,应用技巧,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神级:掌握框架和知识点,写出感受,完成一个主题阅读,完成主题阅读的产品转换。
3、经典阅读,不问页码,不问多长时间,要反复问的是,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
4、ADS星球是什么?找到越读者,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能量。
5、群使用说明:19:30-22:00,否则,20元红包解毒。另,非主体相关话题不要说。
6、放空自己。尤其不要说:“你说的……不就是……”简化思维,说明个人的思维非常的浅层,非常简单。
译序:
7、作者郝明义,出生韩国的华侨,作家、企业家,出版人,作品:《工作DNA》、《一只牧羊的金刚经笔记》、《越读者》(和《如何阅读一本书》构成完成的体系,建议个人阅读)
8、2012年翻印21次,2015年9月翻印28次。
9、羞耻和庆幸。没有读懂和读透,没有应用在自己的阅读中。
10、行文结构:故事--感受--行动;体验--认知--理论
目次
11、本书读不明白,目次没有理解是很重要的原因。为什么要是这样的目次结构。
12、本书最核心的内容是第二篇:分析阅读,基于分析阅读来看结构,
第一篇 分析阅读的前期准备
第二篇 分析阅读的技术说明
第三篇 分析阅读的相关应用
第四篇 分析阅读的高阶发展
序言
13、读书一定要回到作者的时间、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
问题。
14、本书再版的四个原因。(提炼的能力太厉害!)
15、对后面各章内容阅读,跟好节奏,慢下来,扎下去,用这本书奠定个人阅读技巧的坚定基石。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16、艺术包含两个方面:态度+技术(全书)
态度,即主动阅读,即为了更好、更新、更上的 一种期盼,是内心对成长与进步的渴盼,是源自内心的能量。
17、本书的目标群体:Readers 高水平的人,目的是要增强理解力
18、新的媒体是否可以代替阅读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一定不可以代替,可以作为辅助和增强。
## 理解是什么?
理解是思考有关的过程,和思考相生相伴,分为四个步骤:
a、体验:眼耳鼻舌身意去整体体验,产生感受和认知
b、感受:感受到了什么?描述出来
c、思考:概念化和结构化,抽象感受是什么?结构是什么?能和什么结合,是归纳的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d、应用和验证:演绎的过程。验证正确的才是真正理解的。举一反三、知行合一的过程。
回到问题,根源在于去掉了思考的过程 。媒体,尤其喉舌类媒体,把态度和观点包装在内容中,让受众以为这就是自己的观点,抽离了读者的思考和验证的过程 ,因此并不能帮助我们提升我们的理解力。
微信公众号、下载电子书,一键保存到印象笔记,快速阅读各种书,以为拥有了知识,是否条条命中?反思中……那么我的时间应该用来做什么?
19、问题三:本章核心问题——主动阅读是什么?
(1)vs被动,态度问题,态度的取值范围【0,1】
阅读中的三方:自己,书,作者
(2)影响阅读效果的因素:作者的写作水平 ,读者的阅读技巧,阅读者的态度(主动还是被动 )
作者谋篇布局的目的:先解决态度问题,才说技巧问题,因为态度越主动,收到的效果越好。
(3)主动阅读的基础条件:首先,认知到位--更主动;再次,你要有好的阅读技巧。最后,要思考。(主动阅读的关键)
*更主动——如何才能做到阅读更加主动?(方法、 技术、工具是什么?)
首先,技术层面,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解答问题 。(如何提问题 ——所有问题的最后都应该是问号)【真正的阅读是先带着问题 阅读,自己分析,给出答案,书中验证,再倾听】
其次,主动来自于好奇。(有对外界探索的需求才会有好奇,不要:……不就是……)
*主动:写和说,输出,写作和阅读是在编、解码的两端。写作,CODE,先骨架,在修饰。阅读DECODE过程,先看到肉,在剔出骨架。
被动:听和读
20、阅读的三个目的:娱乐消遣;获得资讯;增强理解【案例中都是对作者的要求,以及读者阅读以后会产生的影响】
(1)杂志、新闻、畅销书都是为了获得资讯
作者水平 远高于读者,可以大幅提升读者的阅读能力,EG《物演通论》
(2)延伸思考:如何在难和易中进行选择?
看自己的内心,内心坚定 ,高标准;内心不坚定,低标准,然后持续的提升低标准。
标准决定人生,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是要用做的,而不是用说的。
21、不同学习方式的差异:指导型的学习(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和自我发现型的学习(非辅助自我发现学习)
(1)“多读书就可以受启发”这一观点作者并不认同。获得资讯是受启发的前提,而非必要条件,加到好处的资讯才会对学习(阅读)有好处,因为“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
(2)互联网在线教育的难点在于: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增加思考环节。
一切自学都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
(3)学习的多,理解力就强吗?为什么永澄老师看到一个 全新的内容的时候能够庖丁解牛,很快转换成自己的,VS我们看很多的东西,只能够做到了解,那么快和慢对于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触及心灵的一问】
在理解力方面,快和慢没有可比性,可以比较的是能够理解自己和世界多大的范围,层次多深,难度多高……
(4)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
a、有没有人给你引导?
b、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按照辅助者要求做事,即从讲解中学习,听、记录是重点。VS从自然和 世界中去学习,广义上就是阅读一切。
(5)两种学习方式和主动、被动的关系,和思考的关系
两种学习和主动 、被动没有必然的关系,取决于两种学习方式的结果,真正学到了东西,就是主动学习,没有学到就是被动学习;方式没有关系,结果有关系。
两种学习方式和思考的关系,主动就思考了,被动了可能思考就少了一些,方式和出发点有关系,和思考没有关系。
(6)思考是什么?
包含观察、记忆、想象 、分析、省思;
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阅读的艺术包含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再者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阅读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思考。实践中 ,如果记不住就是记忆不行 ,理解不了是分析能力的问题。
22、老师的出席与缺席=》阅读为什么比倾听更重要
我们应该选择去走一条阻力大的路有的时候可以得到意外的惊喜,而不是一味的走捷径。
我们应该首先选择阅读,而不是先倾听。真正的阅读:提出问题、分析、思考、自己解答问题,理解能力就会大幅提升, 这样一来,倾听就不再是难事。
23、本书的主要目的:如何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 ,用主动的态度,不断使用各种各样的阅读技巧,不断地提升自我,发现自我。
博采众长:
药山:
1、功不唐捐:不必担心付出的东西没有收获,对于经典怎么做都不为过。
2、阅读的三个层次:阅读:苦苦钻研阶段
悦读:乐在其中的阶段
越读:超越苦乐的阶段
越读者的境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获得自主的学习和体验,在任何媒介里都可以快速吸收想要得到的知识,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分析问题本质,理清关键点,然后融会贯通,持续成长。
五环:
Q:提升理解力包含了那几个子技能?
A:问题管理、思考管理、知识管理,打通了理解力自然就提升了。
坚果:全篇已收藏。
20160201
我不得不说,永澄老师的用他的实际行动颠覆了我的阅读关,高山仰止,望其项背啊!越是这样越是觉得这个活动参加的太有意义了,从今天开始,按照神级标准前进!
一、梳理几个深受启发或者有共鸣的点:
1、这本书是阅读界的圣经,是所有热爱读书之人的必读书目,这样经典的书值得用2-3个月去吃透、参透,然后再去践行,遵循这样的路径会让我们的受益一辈子。古人说,半本论语治天下,今天就用这本圣经为杠杆,撬动个人综合素质。
2、放空的心态收获多。本以为这样一本书还能怎么读出花来呢?永澄老师从版次、译者、作者中读出的许多感受,从每个段落,每句话的把握中读出的深层次含义都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什么是思考,都让我体会到,为什么原来的阅读是那样一种鸟状态,老师的功力甩出了我好几座城市啊!参加这样的活动用书中的词描述,何其有幸!
3、目次的分析上,过去做脑图总是纠结在这个目次上,所以就是按照四个层次来做,总有头重脚轻的感觉,按照X的前期准备,X的技术说明,X的相关应用,X的高阶发展这样的结构去分析,非常 问题,感觉非常舒服!
4、阅读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包含态度和技术两个层面。态度的层面核心是主动阅读,之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是因为阅读的三方:作者、读者、书,作者是编码器,读者是接收器,媒体是书,reader能不能从接收器变成 解码器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动阅读。
做到主动阅读需要三点:
a、态度上更加主动 ;
b、熟练掌握很多的阅读技巧;
c、深入的思考(必不可少)
如何做到更加主动 ?
技术层面上 ,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而且 要能够自己从阅读中找到答案。(如何提问题?)
态度层面上,时刻保持好奇心。
理解和接收的区别在于——理解有四个层次:
a、体验:眼耳鼻口手心脑身体到位
b、形成感受和认知
c、带着感受去思考,思考的过程概念化、结构化,要这个点和自己的系统去关联,形成关系。
d、验证:举一反三,知行合一。
5、阅读的目标有三个:娱乐、获得资讯、求得理解,我们的选择是第二个,不断挑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6、阅读就是学习,但是多读书并不意味着增长知识,也不意味着提升理解力,核心在于思考。吸收资讯并不是受到启发的 必要条件,对于理解来说,太多的资讯和太少的资讯都不好。
7、所有自学都属于非辅助型的自我学习,网络课堂的效果之所以不好,主要是缺少了思考和理解的环节。这也是非辅助型自我学习的重点,而辅助型学习的重点在于听懂、记录、转化为自己的。
8、本书的主要目的: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以主动的状态,使用各种阅读技巧,提升自我,发现自我。
二、共读的感受:
1、一事精致,就能动人。课前我是整体阅读一遍、按照要求阅读了一遍,课程听了一遍(由于需要照顾襁褓宝贝,不能记录),有停顿、有思考、有记录的听了一遍,最大的感受是永澄老师的课勘称一件艺术品,而课程的效果关键还是要看我掌握了多少。行胜于言。
2、把书从薄读到厚是如此的畅快淋漓。从薄到厚需要延伸很多的触角,需要掌握每个层次的关系,条分缕析,融会贯通,这里的功力还是在于思考的广度、厚度和深度。
3、阅读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付出很多的心力。
三、需要作出的改变:
1、行胜于言,读书时首先态度上要主动,就是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就是要读,只凭着内心的力量,慢慢提升自己,从模糊到更清晰的理解为止。思考!思考!
2、阅读的技巧。以前阅读似乎没有什么技巧,也觉得看不到读书的太多好处,原来根源就在于半瓶醋状态 。
3、拒绝碎片化阅读。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关注微信公众号、保存印象笔记和搜集电子书了(为毛老师讲的种种状态我被招招击中?!)从现在开始深入的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知行合一看行动:
1、阅读真正的书,拒绝碎片化阅读。
2、先把阅读慢下来,停下来理解和思考,做一个真正的Reader。
作业二:感受分享
暖暖—20160202—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四个收获
1、目次的分析上,过去做脑图总是纠结在这个目次上,所以就是按照四个层次来做,总有头重脚轻的感觉,按照X的前期准备,X的技术说明,X的相关应用,X的高阶发展这样的结构去分析,非常 问题,感觉非常舒服!
2、阅读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包含态度和技术两个层面。态度的层面核心是主动阅读,之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是因为阅读的三方:作者、读者、书,作者是编码器,读者是接收器,媒体是书,reader能不能从接收器变成 解码器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动阅读。
做到主动阅读需要三点:
a、态度上更加主动 ;
b、熟练掌握很多的阅读技巧;
c、深入的思考(必不可少)
如何做到更加主动 ?
技术层面上 ,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而且 要能够自己从阅读中找到答案。(如何提问题?)
态度层面上,时刻保持好奇心。
理解和接收的区别在于——理解有四个层次:
a、体验:眼耳鼻口手心脑身体到位
b、形成感受和认知
c、带着感受去思考,思考的过程概念化、结构化,要这个点和自己的系统去关联,形成关系。
d、验证:举一反三,知行合一
3、阅读的目标有三个:娱乐、获得资讯、求得理解,我们的选择是第二个,不断挑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4、阅读就是学习,但是多读书并不意味着增长知识,也不意味着提升理解力,核心在于思考。吸收资讯并不是受到启发的 必要条件,对于理解来说,太多的资讯和太少的资讯都不好。
###三个感受
1、一事精致,就能动人。课前我是整体阅读一遍、按照要求阅读了一遍,课程听了一遍(由于需要照顾襁褓宝贝,不能记录),有停顿、有思考、有记录的听了一遍,最大的感受是永澄老师的课勘称一件艺术品,而课程的效果关键还是要看我掌握了多少。行胜于言。
2、把书从薄读到厚是如此的畅快淋漓。从薄到厚需要延伸很多的触角,需要掌握每个层次的关系,条分缕析,融会贯通,这里的功力还是在于思考的广度、厚度和深度。
3、阅读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付出很多的心力。
###两个改变
1、行胜于言,读书时首先态度上要主动,就是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就是要读,只凭着内心的力量,慢慢提升自己,从模糊到更清晰的理解为止。思考!思考!
2、拒绝碎片化阅读。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关注微信公众号、保存印象笔记和搜集电子书了(为毛老师讲的种种状态我被招招击中?!)从现在开始深入的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个行动
先把阅读慢下来,停下来理解和思考,做一个真正的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