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明和雨水是分不开的。这一天总是细雨绵绵,老天像是在制造困难,考验人们的孝心,又像是为这一天的悲伤渲染气氛。
清明的雨是行人的泪,生与死,阴与阳,又一次如此近距离的面对着面。
清晨,大人少了言语,小孩在大人凝重的面孔下,无形中受到感染,不再像平日那么喧闹。
这是非常特别的一天,无论什么地位的人,也不管取得过多大的成就,也不论是多强横霸道的人,这一天都是同样的表现:心念先祖,毕恭毕敬,诚心诚意的跪拜,问候祈祷。三柱香,一叠纸钱,一挂鞭炮,一挂青,寄托了无限的哀思。
坟地大多在荒山野岭中,田间菜地旁,坟头里是至亲至爱之人,已经永远的躺在那里。坟头已经茅草丛生,荆棘满地,一年之中,也许就这么一天中的这么一刻,离得如此之近,仿佛触手可及,就在身边。
磕完头,很多人会坐在旁边,说说这一年来的思念,介绍一些熟人的近况,就像平时的拉家常,不舍离去。
“这是祖父的坟头。”
“这是曾祖父的坟头,曾祖母的在另一片坟山。”
“这是我的曾祖父,你的太祖。”
......
老人总是一年又一年的对着儿子孙子重复着这些简单的话,生怕他们忘记。
这大概是一种最原始的传承了。
知道往上五代祖先的坟头在哪,这是孝道人家了。再往上,因为时间久远、世界变迁、人口流动,很少有人能去追寻。只有极少数人,在世时,为人显赫,为社会及宗室做过大的贡献,造有大型墓地,供后人吊祭和瞻仰。其余芸芸众生,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消失在茫茫的大地上。
坟头管五代,世事已茫然。悲乎如此!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先祖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现今的每一个人,在人类历史的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件历史大事时,任何一天,都有对应的一个先祖在生活者。这一根长长的宗亲血脉之线,经过多少磨难、艰险、战争、饥饿,多少命运的摆布,无比坚韧的延续到如今,极其悲壮、伟大。任何一族人,都有一部传奇,都是奇迹般的存在。
明清时,也许先祖在现在的土地上种着田。唐汉盛世,也许先祖曾披坚执锐,开疆拓土。三国五代,战乱纷飞,又在哪里避世?秦始皇吞六国时,先祖又是哪一国人?夏商春秋,为奴为隶?......
都有可能。
存在着,一直存在下去。
所谓的现在,也只是这个线上的点,从若干年以后看现在,这个点和100年,1000年以前的点没有任何区别。
到了那个时代,也许世上已经没有一座坟头,甚至已经没有‘坟头’这个词了。
但清明节还会有,缅怀先祖会有。
清明的雨持续了几千年,朦胧的天空,如泣如诉的细雨,继续为这一天添愁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