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交往,是从认识开始。
期间经历了相见、问候、寒暄、道别。但最后我们只会记得开头和结尾,过程大都略过。
还有的连开头也都忘了,剩下的只有离别。
离别,是什么样的呢?
01 离别,是措手不及的
@阿林 24岁 (男)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过一个朋友—— 一个罗素梗犬。
记忆有点模糊了,到底是叫“点点”还是“团团”我记不清了。不过我记得,他很粘我。
跟它出去遛弯,或者陪他玩“寻回”游戏,它会开心地使劲摇尾巴。
我上了小学后,虽然回家还是会摸摸他的脑袋,让他“坐好”、“趴下”,但是不常陪他玩了。
后来我们保持着一种默契,各玩各的,没事互不打扰。
直到有一天回家,茶几上放着他的项圈,家里却哪也找不到他。妈妈说它跑不见了,爸爸说他被更好的一家人领走了。
有些离别就像被打翻的美食,光是听别人提起,都让人觉得可惜。
02 离别,是不动声色的
@Cathy 21岁 (女)
那是我第一次去游乐园,我哭着、闹着要买一个气球。
因为别的小孩都有手里都有一个,我也想要。
我印象特别深,气球是个蓝色哆啦A梦,是我最喜欢的动漫角色。
但是在吃饭的时候我没抓稳,气球飞走了。爸爸妈妈在一边争论什么,根本不理会在一旁急得跳脚的我。
气球越飞越高,很快就看不见了。爸妈争吵也停下了,“法院见”是他们最后说的话。
后来生活如常,离别也不曾留下痕迹,只是我再也没有过一个那么精致的气球了。
03 离别,是懒散怠慢的
@王先生 27岁
初中的时候还是比较中二,跟同桌划了条“三八线”分界。
有“线”在那,我们会故意逗弄对方,说:“你看你,过线了。”
不过交作业前,我们会隔着“三八线”互相抄,上课时我们会故意逗笑对方,下课后我们会分零食吃。每天都这么打闹般过着,一天,一个月,一学期。
期末时候她跟我说,下学期她要转学了。我说没事,周末可以见面。
她说,是去别的省。我说,那就常打电话呗。
她走了后,我们也打过电话,从一周三回,一个月三回,到电话不再响起。
北岛有一句诗:“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那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离别。
04 离别,是被动接受的
@YOYO 23岁 (女)
我喜欢过一个歌手,听他唱过各大电视剧的主题曲、插曲,看他登上过各种音乐榜的榜单。
那时候非常喜欢他,却也只能买一张张实体专辑,抄下一本歌词本,再挂一副海报在卧室,这就是能做到的全部了。
他唱的歌反复地听,照片一张张地看,梦想着能去看一次演唱会,见上他一面。
直到有一天他消失了。
等他再出现,就是隐退歌坛,成了幕后制作人的消息。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就应该在转身离别前挥手得更用力些,前拥抱得更紧些。
05 离别,是不讲道理的
@梁小姐 22岁
在吃饭这个领域里,年轻人早就连试错的勇气都没有了。
下班回来习惯性的按个【再来一单】,没想到却提示无法购买。点进去才发现,甚至店铺主页也已经灰白了。
本以为这是一次暂时的休整,最多不过一天,它又会开门营业。没想到之后它却是从外卖APP上下架了。
我后来去看过那家店,门口只剩下招租的告示,和未撤走的菜单。
这种没有缘由的离别,让人背上了“还没准备好”的内疚感,和分手有点相同的味道。
06 离别,是...
@康康 25岁 (男)
再有不到3小时,我就会离开这个我生活多年的城市,去国外开始留学生活。
我的朋友来机场送我,手里拿着鲜花和零食,从没那么客气过。
我们互相拥抱、道别,说着“来年见,下次见。” 心里有些害怕与念念不舍。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这样,越是亲密的人,见面次数反而越少。到了最后,“再见”就真的成了“再见”。
说出口的道别是少数,悄无声息的分别才是常态。
离别,总让理性的人变得感性,感性的人变得伤心。
如果注定要分别,那就在分别尚未到来的时候,留下一些特殊的回忆。
要是还来得及,珍惜每一次的相聚,才是分别前最应该做的事。
“存在过”,是离别最好的礼物。
创意 | 金菠萝Ll
编辑 | 金菠萝Ll
L插画设计 | 白没有 小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