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第一次正经听说《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是在喜马拉雅的一档节目里,具体是什么已经忘记了。节目与书单有关,汪涵、朱丹、张亚东都做了推荐。其中张亚东推荐的就是这本。那时我突然想起来,好像之前有听同学提起过这本书,只是当时没放在心上。于是就此,我记住了这本书,想着有空一定去图书馆借来读一读。这一拖就是快一年。16年的寒假,我终于如愿以偿。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思特里克兰德(思特)的伦敦证券职员,家庭美满、生活安逸,可却为心中对于艺术的渴望,抛妻弃子,走上追求艺术创作之路。他从英国来到法国,贫穷痛苦,他遇到十分欣赏自己才华的施特略夫,可却一直看不起他,最后还令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特爱上了他,并不顾一切跟随他。然后,勃朗特死了。后来思特里克兰德抛弃文明生活,去了接近原始的南太平洋群岛的塔希提岛,娶了土著姑娘爱塔,并且生了三个孩子,度过了三年短暂的幸福时光。最后孩子们死了,他也得了麻风病。在失明的时候,他在墙上完成了一幅绝世名画,那是他一直在追寻的艺术。但临死前,他的遗愿却是让妻子把这画毁掉,于是爱塔最终把房子烧毁了。
没读之前,我一直很好奇这个小说讲的是什么故事,可很忧伤的是,读完之后,故事了解了,却看不出故事与题目有什么联系。突然有些怀疑自己的语文水平(总不能怀疑是题目写错了,人总是很相信权威的)。查了一下,原来是这样的: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距离读完这本书已经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有的地方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不过我相信,真正印象深刻的,现在还记住的才是这本书真正的精华所在。就像历史上的好书呀,经典呀,经过几百年,几千年都不会被忘记是一回事。我的见解并不深刻,没有什么专业的分析,因为专业分析我看了很容易犯困,看都看不了,所以就更写不了啦。我就写写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也欢迎看过书的朋友们来交流哇,若是没看过,这篇文能让你有想看一看的想法,那我也算积累功德了。嘿嘿。
这本书不是写人间常情,甚至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思特的离奇举动;它更不是写爱情,它写的是梦想。可它又不同于我们所说的dream,更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种原始的精神需求。主人公的原型是画家高更,但除了生活的大致轮廓外,毛姆创造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物。他让我看到人的更多可能,一种超越人性的生活方式。
你有想过一无所有,快饿死病死,却每天过得很开心吗?你有想过两个人的对话可以直来直去,没有一丝遮掩吗?你有想过真的有一种渴望叫生命的呼唤吗?这些思特里克兰德都有。
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追求活得舒服,他只要画画,钱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的《奇葩大会》,第八期,正好是1V1的第一期。其中第二组是马剑越和臧鸿飞。马剑越说:“你说这个团队不适合我,错了!我们梦想可大了,我们想着红出整个亚洲!”臧鸿飞说:“你为了红不是什么伟大的目标,谁不想红啊。”所以想要挣钱、要安逸的生活是再平凡不过的梦想了,思特里克兰德的梦想才是伟大的梦想吧。
他不在意别人喜不喜欢自己,关系融不融洽,不会去讨好别人,不会想到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利用蒙上一层假面。他永远都是那个真正的自己。就算像施特略夫那样在经济上帮助他,被他挖苦讽刺还依然爱惜他才华的人,他都对之毫不客气。或许因为这些对他都不重要。我们常常会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自己的人,顺便还会夸一句:“你真有眼光。”可思特不是这样的,他不需要别人评判和肯定自己,因为他完完本本地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价值。别人喜欢谁,那是别人的事,与他无关,他在乎的只有画画。他在画中寻找世界,在画中寻找自我的灵魂,他把人的世界看得十分通透,因为他不在这个世界里,是个局外人。旁观者,自然是清的。相比于施特略夫的温柔善良、有爱包容,他更喜欢总是挖苦他的“我”。或许是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善良,不过是为了使自己心安理得;善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与承受者无关,更与善良本身无关。善良有时是自私的,它比挖苦更加丑陋。
当你真正痴迷于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便会觉得它是你的全世界,其它的都是零。思特就是这样,他拥有了绘画,其他的对于他便都是一文不值。在绘画面前,任何事情、任何人都要让路,甚至包括他自己的生命。正如我很喜欢播音,一录起来时间过得飞快,饭都不想吃了,任何时候都觉得里面充满了无限乐趣,想要不停歇,一直做下去。虽然不专业,但我就是特别相信,可以做得好,结果,最后的确还可以。喜欢日语也是一样,总是不会怕考试的时候考不好,就算没复习,心里也特别踏实。正如思特画的爱是一样的,不过我相信他比我用心深好多好多倍。我们性质相同,只是力度不同。他抛家舍业,放弃安逸而过流民般的日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绝。我觉得他挣脱了人世的限制和枷锁,比如,道德枷锁。规矩永远都披着道德的美丽外衣来限制人的自由的,你逾越违背了某条,就会有罪恶感。有时,道德便是最大的罪恶。施特略夫的太太勃朗什爱上了思特。一般人定会撇清关系并对施特略夫感到抱歉。可他既不喜欢也什么都不做,那是她的事,与他无关。他活的那么明白那么理智,他不是道德的奴隶。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每个人做什么事都是平淡无奇的。在常人看来,思特可能没那么幸福,但对他来说,整个后半辈子都是享受。最终他终于完成了理想的画,被救赎了,死了,解脱了。
对于施特略夫,我觉得他像一个冤大头。心软慈悲,善良地没有原则。他不会对别人发脾气,也不会或极少因别人借自己的善良欺负自己或者占自己的便宜而发怒。他的爱没有界限,也似乎没有底线,他把人人都当家人,并觉得人人都跟他一样;他像个全民保姆,又像个滑稽的小丑;他那么笨拙老实,憨态可掬,看不透别人,甚至看不透自己。世界对他,似乎很不公平。我想,在他的生活中肯定不止一个思特,他身边一定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些都是他自找的呀。或许是因为年少时有什么不好的经历,所以太软弱,所以他喜欢和谐的关系;又或许是儿时的生活太好,让他都不知道这世界真实的模样。我们或许会因思特的过分行为而气愤,却很少会觉得施特略夫很可怜。只是觉得很滑稽好笑。其实他也可怜,但并不是因为他受到的不公平的对待,而是源于他的性格,他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在我身边一个老好人朋友。她很老实,非常真诚,但却总是被不好的人利用。她自己也知道吃了亏,心里也憋屈,可又能怎样呢。于是就这样一直一直地循环下去。我非常看不下去,甚至因为她对别人好过了头而跟她生气,真的作为朋友看了很难受。她现在正在慢慢改变,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变成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女生。
此外,还有两个人我想说一说,一个是思特的第一任妻子,一个是他的第二个女人——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特。
思特的妻子爱结交文人雅士,却说自己的丈夫是个枯燥无趣的人,这说明她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丈夫。思特走后,她偏要把他找回来,并认定他外面有了别的人。人总是那么可笑,用最俗的段子套在自己的思想上,并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后来知道思特是为梦想离家时,她突然安静了,因为她知道如果是别的女人,自己尚且还可以比一比,可是,她永远比不过他的梦想。我又想起《奇葩大会》中的臧鸿飞的话。他说:“跟自由相比,生命都不算什么,何况是别人的利益。”梦想何尝又不是呢。她一直很恨他,派人打探他,可却在他死了成名后,她又扮起一副深爱丈夫的和蔼模样,接待记者的采访。利益名誉荣光此刻比真实更重要。有时历史也是这样被篡改的,所以别说我们知道历史,其实我们从来不了解,我们知道的只有故事。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的性格昭然若揭,人性昭然若揭。我们生活中思特太太也并不在少数。
关于勃朗特,我对她关注并不是太多。她因为感激施特略夫曾救她性命,并怜悯他太憨傻而跟随他,却又因为爱而不顾一切跟从思特。爱真是一个伟大的东西,可以让人不顾性命。同时,爱也自私如此。人们总是说,真正的爱是放手,是成全,那都是屁话。施特略夫可以成全他的妻子和思特里克兰德吗?勃朗特可以放手吗?天下悲剧,有时不是因爱上你而失去了生命;而是,我放手,你成全,遗憾终生。这或许是勃朗特内心的想法吧。
非常感谢你的阅读呀
然后,从书里抄了几个句子
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①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②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③“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啊?”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
④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
⑤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 不喜欢的事。说这句话的人是个聪明人,我也一直在一丝不苟低按照这条格言行事:因为我每天早上都起床,每天也都上床睡觉。
⑥要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她是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女人是软弱的,所以她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狭窄,对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抽象东西非常反感。她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对于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灵魂在宇宙的最遥远的地方邀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
就酱,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