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这部儒家经典中,看到这句话“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或许有时也会不仁,这是有的吧!但没有一个小人而是仁的呀!”
好不“谦虚”地说,我本人很多时候都是“不仁”的,当在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名著中发现了这一句话的时候,就像暗夜中望见了远方的一盏指明灯,也给了我当婊子也想立牌坊提供了佐证和后盾。
再看这句话的后半句——没有一个小人是仁,也就是说所有小人都是不仁的,这在逻辑上应该没有毛病吧,“所有”和“都”措辞用得也严谨。高中时候学过逻辑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内容,借此来展开趣谈一下,纯属无理取闹了。
假设A(小人)是条件,B(不仁)是结论。
(1)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要条件(A=B)。
解:按照这种思路,“不仁”就是“小人”,显然与前句话相矛盾,这不是充要条件。
(2)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B)。
解:这个可以解释得通。“君子而不仁……”这句应该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带着这种谐趣的思路去读这么枯燥的书,也算是苦中求乐罢了。其实,读《论语》这本书是带着对孔子的崇拜与敬仰去读的,刚上初中的时候,有一篇《论语十则》,心里带有蔑视的情绪翻看着一个人说的话,还想,有的话我也说得出来,比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会说“松柏在冬天真抗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会说“时间真是把杀猪刀啊”。凭什么他的话就可以流传千古呢?当时百思不得其解。
慢慢地对儒家,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知道孔子的伟大,万世师表不是徒有其名,千古圣人也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