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水源血脉亲,携手共进万事兴。
岁在癸卯,恰逢我陈村陈氏老坟穆凹坟,大元至治三年立碑整整七百年。迎来我族续修家谱付梓在即,实乃我族之幸事大事;当我们每一位家人手捧家谱,定能从中找到自已及至亲至爱墨记;了解我们陈氏家族的源渊和发展变迁,了解我们陈氏家族敬孝重道、重祭祀传承的独特氏族文化;感受世事沧桑,天道轮回的德孝大道;感知耕读传家,奋发图强的生命价值意义;感悟与时俱进,行稳致远的人生真谛。这部家谱必定是我族儿女追根溯渊,传承优秀文化的珍贵资料;是凝聚陈氏家族和睦共处、团结向上的力量源泉,是激劢我族儿女光前裕后,走向远方的精神动力。
陈村村名源于我陈姓家族的驻扎开拓。穆凹坟碑记载我族先祖自宋朝中叶从河南来到山西,在宋朝未期在陈村一带开矿立庄,有近千年的历史。自鼻祖陈德公带领三子来陈村立庄,也已有近七百多年的间,历经元、明、清、民国朝代,传世三十一代,分三门十二支,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仅村中现存24世至31世8代人,人口一千多人;我族始终勤俭并训,耕读传家、代有文科武举,人才辈出,闻名乡里,赢得了望门陈氏、文墨陈村诸多美名。
陈村历史上隶属汾西县,解放后先属赵城县,1954年归属洪洞县。是汾西县、蒲县、赵城县(现归洪洞县)三县交界地带。相传宋朝时陈村伏珠一带气侯湿润,矿源丰富,草木茂盛,松柏成林,陈村村庄曾以伏珠柏树腰为地名,并有柏姓、焦姓、闫姓三姓居住;自我族驻扎后,我族万户侯带领族人,劈荆斩棘,开疆扩土,打坝引渠、修桥阔路,建造美丽家园;与村中焦、闫、柏、姜、郭等姓友好相处,同舟共济,先后修建了三官庙、佛庙、高天庙、土地庙、东西中三面牌楼、南北四个洞子等历史文明建筑,村名鹤起,无论人口土地等,至今是刘家镇仍至几十公里内都是最有影响的大村庄,文墨陈村名闻遐迩,万户侯邑名归实至。
陈氏先辈自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尊师重道,孝悌当先,先祖德高望重,祭祀文化独具。穆凹坟祖坟原有城有垛,赐鼓乐班常年居住,立碑旌表昭穆礼制,至上世纪中叶,每年清明前,陈村陈氏子孙都会统一上坟祭祀;后坡陈氏户院,每年春节集会议事,接济族人,普行公德,为加冠男子立册论辈,使我族辈份不乱,共处有序。可惜这些族人精神灵魂寄托之所,均以被盖成新居,连同碑碟神祇等文物,都已毁坏不存。好在还有23世陈洪范公,1975年修的小支家谱;25世陈新民公,花数年修的较为全面的《陈村陈氏家谱》;还有后来陈村《中门石坡一支》等及一些分支保留神祇和记忆传说等等,为我们族人及移民后人追根溯源,续修家谱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支撑和帮助。
此次续修家谱自公元2021年初起动,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大地,虽困难重重,坚持上追溯至始祖陈胡公陈氏启元,下追到大明移民以及近百年来迁居到邻近县镇村的族人,沿着先辈们迁徙的路线图,或谱谍记载、或传说轶事、只要有片只线索,编委们都不辞辛劳,追寻到底,弄清弄明。
本次续修新谱是在陈新民公所修家谱的基础上,续加了两仨代新人,陈氏儿女均可上谱,新增了追根溯源,支系源流、行业精英、名人轶事、传说故事、族训家规、实物图片等章节,力求图文并茂,全面完整,真实可靠。对一些难以确证的传说,一些难以确定的陈氏支系族人也都作了记载说明,以便后人追踪验实,丰富完善。
陈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目前,全国人口超五千多万,名列第五,支系众多。陈村陈氏自德公前世系,世谱已失,现只存有零星记载,为原洪范公小谱记录属陈完派系,但没有世系排列且难以追溯。因此本谱追源,参照河南周口陈寨陈氏谱系追溯排辈,我立庄始祖德公之兄长陈道公之七世孙陈良善公,在明朝从陈村伏珠一带奉召迁回古陈国故地,其家谱中标明陈德公为陈胡公为68世孙,并有两代的名讳。他们也在续修家谱,虽路途遥远,相隔几十代,相约对接,并对这一事实进行记录在谱,自此,我族自德公世系追源到始祖陈胡公,归属重华堂。
此次续修家谱,走访了邻县邻村的陈姓集聚村庄,查看了一些家谱圣祇等,初步确定了我们先祖从河南来山西,从汾阳县到汾西县,再到陈村的迁徙路线。确认了汾西佃坪乡陈道青、陈家庄和本县邻村上张端陈姓同亲近支系,上张端村陈姓世系排列也尊德公鼻祖。新增加了蒲县太林乡雷家庄支系属中门,其中辛庄一支虽有神祇,因无法排辈没有入谱;乔家湾木掌支系属东门;本县尚峰头村支系属东门,安定村支系属中门;还有妥当村、韩候村分支也入了家谱。还有相传与本县万安村、赵城新庄村、杨家腰村、本镇东梁村等村陈姓为支系,其间,还有河北邢台沙市、河南偃师市登封等明朝移民来洪寻根,经分析凝似陈村陈氏族人后裔,都因为无法与家谱对接,难以确定辈份而搁置,有待后人进一步确认。
此次续修家谱,延续了陈新民公修谱中的三门十二支的排到框架,即长子陈济为西一门,次子陈积为中一门,三子陈清为东一门,并对门的依据进行了分析记述。相传第三代排房兄弟十二人,按各门亲兄弟人数分支,西门四支,中门五支,东门三支,并按各支居住地房院进行了命名。经调查落实现在的十二支,并非原来十二支的真正分支延续,只所以仍如此排列,或许机缘巧合,现实正好如此,权当纪念吧。同时对各支的驻扎地,迁移的时间缘由,也作了简要源流分析记录,为后来人多留一些文字材料信息,丰富家谱内涵。
此次续修家谱,真实记录了我族近百来的发展史实,人员结构及分布状况,重大事项,英模人才,历史功绩,是一次家族史的大总结。编辑参与人数多,有25世至29世五代人参与了编委工作,正如同清朝乾隆年间修建后坡户院一样,也是五代人,18世至22世五代人共一百十五多人劳心功德,年老辈高和年幼辈底无力参与者,真正体现了我族团结互助,承前启后的优秀传统。编委翻山越岭,遍访族人,征集信息,调研分析,撰写文章,编排校对,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其心可鉴,一片心志,其精神定会与本谱共存,可圈可点,永昭后人。
千言万语拉家常,一言一句总关情。在修谱中,我们发现陈氏家人从业已涉及各行各业,定居祖国各地,有的飘洋过海定居他国,展现了陈村人文明的风采,同时,也充满对根祖地陈村的无限留恋怀念。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会有更多的陈氏后人,远离陈村,走向城市,走向远方,去奋斗,去拼博,把根留住,是我们家人暖暖的愿望。相信你无论走在哪里,走向何方,这本家谱都会带给你寻根、治家、育人的方便帮助,让你不忘初心,不忘家乡,不忘传统,团结友爱,开拓进取,为陈村家乡争光忝彩,把陈氏文化发扬广大!